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武周]日月淩空,女當則天 > 第72章 五姓七望,重修《姓氏錄》

第72章 五姓七望,重修《姓氏錄》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永徽六年,李治廢除王皇後,改立武昭儀為後。許敬宗、李義府以貞觀年間的《氏族志》沒有武皇後的家族籍貫,需要與時俱進為由,建議重修《氏族志》。李治遂命禮部侍郎、著作郎、太子冼馬、太常丞等12人重修《氏族志》,并規定當時五品以上官員全部收入其中。

至顯慶四年,該書修訂完成,改稱《姓氏錄》,李治親自做序,并規定了類例,以表重視和滿意。

在之前提到王皇後的時候,曾引過一句唐初諺語“甯娶五姓女,不入君王家。”可見士族的門第聲望甚至淩駕于皇室之上,與士族通婚更是成為躍升階級、提高聲望的有效途徑。

當年,因政治投資高祖李淵而從木材商人躍升為當朝新貴的武士彟,在喪偶後便通過李淵賜婚,迎娶了弘農楊氏的女兒。

就連貞觀六年下令修撰《氏族志》,以提高皇室及新貴名望地位的太宗,也為在兒子李治選王妃的時候選擇了五姓之一的太原王氏。

可見,盡管在唐初,經曆了南北朝庶族地主崛起、北魏孝文帝改革、隋文帝廢九品中正而行科舉、關隴軍事集團建立新朝的一系列打擊,士族力量極大衰退,但是曆經多朝的上百年積澱,他們在社會上仍然擁有很高的聲望和地位,至少在婚配方面仍然掌握着主動權。

而“甯娶五姓女,不入君王家”中的清河崔氏、範陽盧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荥陽鄭氏和太原王氏均是山東士族。再加上趙郡李氏和博陵崔氏,便是常說的“五姓七望”。

盡管隋末農民起義中甚至出現了“得隋官及山東士子皆殺之(《舊唐書·窦建德傳》”,山東士族由此受到了重大打擊。再加上盡管李唐皇帝自認為是隴西李氏,但是唐朝以關隴本位建國,建都長安。

然而,山東士族以經史傳家,文化底蘊深厚,又經曆了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的鼎盛時期,樹大根深,擁有極強的社會名望和地方勢力。

甚至對于李唐皇帝自稱出身隴西李氏,隴西李氏認為“此李非彼李”,李淵的母親是鮮卑獨孤氏,妻子是宇文泰的外孫女,李唐皇室與鮮卑貴族通婚,胡化嚴重,血統不純。

但是在唐初政局仍然動蕩不安的時期,出于對自身安全的考慮,山東士族還在李唐王室的拉攏下,助其平定了窦建德等地方勢力,穩定了國内局勢。

太宗即位後,盡力規避山東高門對政治的影響,但是在朝廷重臣中,山東庶族仍然占據主流。在太宗的二十八位宰相裡,高士廉、房玄齡、魏征、李勣等二十二人都是山東人。

而在這些人中,房玄齡的妻子是範陽盧氏的女兒,魏征為兒子魏叔瑜求娶了太原王氏的女兒,李勣為兒子李震求娶了太原王氏的女兒,其餘重臣也多與山東士族通婚,此處便不再一一說明。

這些重臣可以憑借自身政治地位與山東士族通婚,但是其他一些地位較低的朝廷新貴要想與山東士族通婚,就需要重金聘之。

貞觀六年,面對朝廷新貴為了提升聲望地位向山東士族買婚的情況,太宗命人以當朝官品、人才修《氏族志》。然而在貞觀十二年修成第一版《氏族志》上,山東博陵崔氏(崔民幹)列為第一等。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