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分兩頭,楊春花收到徐複遞交上來的材料後,便認真地看了起來。
盡管楊春花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要全面、客觀地記錄老郡君的事迹,其他人還是有意或無意地加入自己的想法,甚至因為主觀覺得啰嗦重複,便删減老郡君和相關人士的話。
而在楊春花拿着他們記載得資料,一字一句地指出來這些問題時,他們要麼說當時并沒有察覺自己添加了這樣的想法,要麼是有一堆理由來說就應該如此記錄。
對此,楊春花也從一開始溫和指教變成了強硬地要求再次拜訪老郡君,一字一句地重新來記。
面對楊春花強硬的态度,雖然心裡不滿,甚至嘴上嘟嘟囔囔的,但是誰讓楊春花是上級,還有安定公主在一旁虎視眈眈地尋機就想踹他們兩腳(當然這是他們自己的幻想,安定公主自覺自己非常友善),他們隻好再次拜訪老郡君,推翻重寫。
因為這些人的記錄多不達标,楊春花便提前告訴尚在鄉裡村鎮中的徐複尤其要注意這個問題,還把其中一些她覺得非常不好的稿子謄抄給對方,引以為戒。畢竟徐複的工作要難返工得多,如果返工,完成得時候又要往後推遲。
幸好徐複是個聽話的,記載得很詳細,也比較客觀。楊春花是比較滿意的。
對于徐複這個人,楊春花一開始是沒怎麼在意的。原本的曆史上并沒有記載這個人的隻言片語,想來也不過是個尋常小官,可能有幾分才能,但是也沒到非常出衆的程度。
然而,徐複卻是個有心人。從他主動攬下記錄平民郡君的工作開始,楊春花便多給了他幾分注意。此人面容清峻,氣質中正,舉止得體。
不過雖然徐複長得不錯,又主動攬活兒,但是楊春花卻并沒有立刻同意他的申請。對于那些士族人家的郡君,采風使和并州官吏當然會有禮有節,但是對于身份不高的平民郡君,又要舟車勞頓,難保他們不會敷衍了事,甚至向老郡君發洩辛勞的怨氣。哪怕現在為了露臉主動接下,真要去做了,萬一又後悔了,估計怨氣更勝,更不好好做事了。
楊春花重新查看了徐複的檔案。此人出身一般,少有才名,走得科舉取士的路子,分到禮部後便原地踏步,如今年近三十,卻并無晉升機會。因為徐複的出身和氣質,以及他的履曆,楊春花這才相信他會積極做好這個工作的,所以就同意他去記錄了。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決定相信徐複,楊春花便不會因為别人都回來當面彙報工作,就他隻是書面彙報而有不滿,也不會因為别人都已經提交了,就他還在路上就屢屢催促。反而考慮到他往來不易,楊春花也希望他能一次做好,所以除了回複他的彙報,楊春花也會将其他人的不足和問題整理好,去信給他,讓他多加注意。
如今看來,徐複确實有聽進去自己的話。
而且除了對老郡君事迹全面、客觀的記載,徐複還另外附上了自己對鄉裡民情的記錄和思考,而這也讓楊春花對他本人也有了幾分滿意。既然徐複肯吃苦,又聽得進去話,也有幾分才能,楊春花是願意給他一個露臉的機會的,這也是他應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