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時,江暮歸的小攤前就湧現出一大批人。
“小東家,打聽好了,災民十有八九是想有個活計做的。”
她應了一聲,一邊給人遞饅頭一邊數錢,吉祥人小,卻也在打豆花幫忙。
“郎君覺得味道如何?”
“好吃,卻也沒我想的那麼驚豔。不過饅頭能做成這樣,江小娘子已經是厲害的很。”
至少他還沒吃到過比這好吃的饅頭。
江暮歸看他富态,想必是個不缺錢的,饅頭再怎麼做還是饅頭,想必抓不住吃慣了山珍海味的胃。
她問道:“明早的豚骨拉面或許更合郎君口味,郎君想嘗嘗麼?”
“也不能日日得閑跑來買早餐。”
“我叫人給你送來,送到您家裡面。”她挑眉看人。
“您送來?”食客驚奇地瞪大了雙眼,調侃道,“您這是益州城内的镖局啊?”
“大差不差吧。”
“啧,那送來得收多少錢啊?”
“不貴,就一文的跑腿費。您哪怕要三碗拉面,給您夫人女兒也點一碗跑腿費也隻收一文。”
這就是江暮歸養活災民的初步想法:同城跑腿。
錢不用她付,雇主付跑腿費,沒有養員工的壓力。
當然,這項想法能夠順利貫徹實施還得取決于益州城的百姓兜闊。
張家寺擴建後在城内,地段好,她每日早晨早點來寺裡做飯,再由災民送出去,省得推個小車拉食物到處跑。做完自己的早膳生意,還可繼續留在寺裡做中午赈災的飯,也節省時間。
“方大姐幫我一下。”江暮歸擱下手裡的活,拿出推車下面的紙筆。
紙上寫着:
臘月二十六早餐:豚骨拉面,五文一碗;豆花,一文一份。拉面可額外加煎蛋,兩文一個。
寫完,她将紙張從樹幹上抛過去,用米粒把紙張頂端和紙張中部粘起,紙張就牢牢挂在了樹上。
“今日多謝各位來捧場!”江暮歸吆喝,“凡今日買了饅頭的,豆花可無限續加,加完為止!在這兒也想跟各位貴人宣布一件事。”
江暮歸人小嗓子細,聲音格外搶人耳朵。
大家夥都伸長脖子聽她講話。
“我往後每日都會提前一天把第二日的早餐挂在此處,若各位貴人青睐,便留下你想吃的食物和住址在樹下,用石頭壓着,戌時我會收走各位留下的紙張,第二日一早派人給您送來!”
“也不用各位單獨跑一趟,您每日下值路過此地看一眼,想吃也就是順手的事兒。我一份食盒可裝三份餐食,送來也就一文錢,過了這量便多用一個食盒,便多加收一文錢。”
言外之意,鄰居之間還可拼團,三人共出一文錢就行。
保準劃算!
以張家寺為圓心,五公裡為半徑,也得有千口人家,縱使隻有五分之一訂餐,也是筆不小的數字。
“就着我這兒有筆墨,各位想定的現在就可以去寫了。”
一時,那些已經買過吃食的人紛紛湊到樹下去。
“明早是什麼啊?”
“豚骨拉面,五文錢一碗,加個煎蛋七文。豆花一文。”
“倒也不算貴,還省了自己跑。”
“我家夫人每日也不用早起了,我先定一碗給大家夥嘗嘗味。”
……
單從江暮歸做饅頭的巧思和手藝就能看出此女子在廚藝上是有兩分工夫的,拉足了大家夥的期待值。
更重要的是,不用早起頂着寒風去外頭吃飯了!
那石頭下很快就堆起了厚度。
前來買早食的人和江暮歸打趣,“江小娘子,您這豆花都不收錢,能回本嗎?”
“大家吃得高興就好,若能時不時來捧我的場我也會高興的。”
她輕車熟路地應付客人的閑聊,說的話十分叫人舒坦。
***
“您說江小娘子為何一定要在寺内做這個生意呢?也不嫌懶得跑。”平安聽說了江暮歸在外頭做的事兒,問謝渡。
謝渡拿着劍南道和益州的地圖比對,饒有興味地聽人禀報。
這就是她想出來的法子?
倒是有點意思,和她人一樣可愛有趣。
這般靈光的腦子隻是立志做個小廚娘虧了,謝渡挑起一抹不懷好意的笑。
他說道:“如今采買糧食的事是誰在做?”
“錢三。”
“赈災許久他也累了,叫他好好休息,把此事交給江暮歸。”
“侍郎大人,這是不是……”
謝渡打斷他,垂眸看地圖的樣子被睫毛打下的陰影蓋得陰沉沉, “你話這麼多,今日不累?”
平安聽他家大人聲調壓低,不敢再多說什麼。
聖人一日撥五十文赈災,叫錢三去做隻能用五十文辦三十文的事兒,可若是換江暮歸去做,情況或許會有不同呢。
本是他來找江暮歸,卻沒想到江暮歸的出現給他帶來不少便利,真叫謝渡期待他們的以後。
***
多虧提前找了托,今日的餐食才能賣的如此順利。
太陽這會兒挂起來,陽光穿過樹梢照到她手上,江暮歸掂了掂今日賺的錢。
“小東家真厲害,我以前不知賣饅頭還能賺這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