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這個姓麼?”
素問一怔:“什麼?”
“爰爰叫我元大叔,但其實我不姓元,元度卿是表字,我姓韓,不過我不喜歡本姓,所以自稱元度卿。”元度卿說罷,眯眼一笑,又問,“你不大習慣葉姓罷?”
“唔……”素問有些跟不上元度卿的想法,一時不知自己的回答會引出怎樣奇怪的後續。
“不習慣或是不喜歡都一樣,我還是稱你為素問,怎麼樣?”
“請便。”素問磨了磨牙,在元度卿身邊坐下,近看之下,發現元度卿年紀并不真的很大,至多不惑之年。
美髯公看着甚是睿智,可惜似乎是個棒槌。
素問找到了切入點,笑眯眯地問:“聽說你的侄子侄女在洛陽?他們在哪裡呀?”
元度卿道:“可不能說,萬一讓他們知道我來了,就暗中照顧不成了。”
“按理說,既然能遠道而來,想必有照顧自己的能力。”
元度卿點頭:“肯定有,我倒不擔心他們的安危,隻怕……”
素問搶答:“隻怕他們得罪人!”
元度卿不否認:“就是說呀,這兩個孩子常常語不驚人死不休,人情世故全從紙上得來,我真怕他們把别人氣死了,還是得悄悄引導一二才是。”
素問笑了笑,柔聲道:“這可就難啦,既是兩個小棒槌,想必上面還有個大棒槌,這大棒槌……”
“沒錯!”元度卿頓感覓得知音,忍不住打斷素問,直拍大腿抱怨,“我那兄弟可不就是個大棒槌?我好心好意來照顧侄女兒,他不記我的好,還想追殺我!”
素問哭笑不得,心道,若是我知道一個大棒槌追着自己的孩兒,可能也想揍得你下不來床。
元度卿很會自娛自樂,見素問不回答,又問:“你要吃葡萄麼?”
素問搖頭。
“葡萄酒呢?”
素問疑惑地看他。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聽過麼?”
素問繼續搖頭。
“那就遺憾啦,我最喜歡後兩句——”元度卿說着,忽然起調唱了起來,“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代征戰幾人回?”
剛唱完,元度卿便沉默了下來。
素問偏頭看他,問道:“怎麼不唱了?很好聽啊。”
元度卿道:“感懷時事,适可而止。”
素問大概能明白元度卿的意思:曲中之征戰非當下之征戰,但卻因詩想到當下時局,兩相對比,自然無趣。
過了片刻,元度卿忽然自來熟地用胳膊肘搗了搗素問的胳膊:“說真的,葡萄美酒要不要來一杯?”
素問見他又來了精神,不由失笑,仍舊搖頭:“我不喝酒。”
“又不吃又不喝,但是沒剃光頭發。”元度卿摸着下巴推測,“莫非你是個坤道?”
素問笑:“閣下慧眼識英雄。”
“那是自然,不過即便是坤道也沒關系,道士還有成親的呢!”
話題轉得太快,素問再次跟不上了,一臉茫然:“什麼?”
元度卿轉向橋所在的方向,揚了揚下巴:“那個小郎君可看你很久了。”
素問順着看去,這才發現方靈樞遠遠站在橋邊柳下,也不知等了多久了,她下意識屏住了呼吸,直到耳旁傳來元度卿清嗓子的聲音,才察覺此舉不妥,連忙起身迎過去。
方靈樞見素問走來,也擡步相向而行,到得跟前,先笑道:“對不住,連日辛苦,又有今日舟車勞頓,本不該來打擾你,但你說從前廿載俱是獨居深山,想來沒有見過人間熱鬧的時候,所以這一趟還是非來不可。”
素問奇道:“莫非今天是什麼特殊日子?”
元度卿悠悠吟道:“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素問不解:“今晚要看牽牛織女星?為何?”
方靈樞溫聲相問:“你聽說過牛郎織女的故事麼?”
素問搖頭。
元度卿插嘴:“你沒聽說過很正常,因為先秦時并沒有這個傳說。《詩》中有雲,‘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可見那時雖知天上有牽牛星與織女星,但一個象征着農耕,一個寓意女紅,男耕女織隻是許多人生活的方式,并不是兩情相悅的必然。到了南北朝時期,開始有了天帝憐織女孤獨,而賜婚于牽牛的說法,後又因織女耽于家事、荒廢了織術,天帝才設下兩岸相隔的處罰。再後來,一代又一代傳下去,悲劇變得不那麼悲,織女與牛郎可以一年相會一次,人間女子便在這一日乞巧祈福。”
素問眉頭一跳,問道:“為何先秦時期沒有,我不知道也正常?”
元度卿甚是疑惑:“這位小郎君不是說你獨居多年麼?不知道就是正常啊,至于先秦這些,我這是為了給你解釋傳說的來源嘛!你想到哪裡去了?”
素問這才發現自己想太多,笑道:“是我理解有誤。”話止于此,她擔心元度卿追問,連忙問。“牛郎織女與牽牛織女星有何關聯?為何要乞巧?何謂乞巧?”
“不愧是年輕人,問題可真多呀!你既如此好奇,何不親自去瞧瞧呢?豈不比我幹巴巴說來強?”元度卿說罷,見爰爰在裡間探頭探腦,笑眯眯道,“小娃娃就别湊熱鬧啦!”
爰爰撅起嘴,不滿道:“我可不是小娃娃!”
“總之你不能去。”元度卿說罷,看向素問道,“你不同,你要快去,趁着坊門未關,路上還可讓小郎君與你說說那浪漫的傳說。”
素問看向方靈樞。
方靈樞看着素問,眼中憐惜一閃而過,他很快恢複笑意,道:“傳說不重要,重要的是有熱鬧看,去不去?”
素問其實對看熱鬧不感興趣,但她看着方靈樞亮晶晶的眼睛,思來想去竟沒有拒絕的理由,甚至生出期許之心,于是沉默一瞬後,她點了點頭,笑道:“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