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嘉和二哥面對面坐着。江明霁慢慢喝湯,她便也抱着隻小碗,舀了幾顆黑豆在嘴裡嚼,一邊與二哥說寶音給自己讀的話本。
江明霁知道小丫頭是想讓他輕松些,不必時時刻刻都想着院試,便體貼地不戳穿她那點小心思,每每都靜靜聽她念叨,并不打斷。
看二哥整個人看着松快許多,宜嘉這才起身要走,還不忘回身同江明霁說話,“二哥,你念書不要太辛苦了。我明天還跟你送湯來,你要是想喝什麼,記得告訴我。我讓寶音去和大師傅說。”
小丫頭一臉認真地叮囑,寶音忍冬幾個都含笑看着她。江明霁送她到院裡,倒沒有笑,不過也伸手摸了摸宜嘉的頭,答應下來,“知道了。去吧。”說罷,又看了寶音,吩咐她,“路上仔細些。”
寶音屈膝應下,陪着宜嘉往院子外走。
到拐角處,宜嘉回了下頭,見二哥仍站在院裡。遊廊上的燈籠,被夜風吹得搖晃,照下瑩瑩的一團光。二哥的身形顯得很清瘦,融入夜色裡,看着莫名有幾分形單影隻。宜嘉蓦地想到白日裡的事,二伯母和四嬸為了四哥五哥的院試,煞費苦心。可二哥這裡,卻是這樣冷清。祝姨娘也沒有來過……
她抿了抿唇,心裡有些酸澀,使勁兒朝二哥揮了揮手。
江明霁唇角劃過一絲淡淡笑意,目送小丫頭離開,才回了書房。
備考的日子,轉瞬即逝。
在宜嘉一天一換的補湯裡,院試的日子終于到了。郎君舉業,在江家是頭等的大事,江老太爺親自出面送考。宜嘉也早早地到了正堂。外頭下着淅淅瀝瀝的小雨。宜嘉進了正堂,即将赴考的兄長們正在聽祖父訓話,她便找了個角落安靜地站着。
下場在即,江老爺子也不過說了些要注意的地方,勉勵幾句後,便放他們散去了。馬車還未進到正堂院裡,江明恒和江明松分别被父母拉着叮囑,江明霁四下看了看,才找到角落裡的宜嘉。
他走了過去。宜嘉站在他跟前,仰臉叫二哥。發上綴着的兩個淡綠的小物件,便跟着晃了晃。江明霁瞥見,伸手托在掌心看,唇角微頓,“你這發上系的什麼?”
“是粽子和竹節。”宜嘉稚氣地解釋道,“粽子寓意取中,竹節是節節高升。”說罷,她拉了下二哥的袖子,鄭重地道,“二哥,我相信你一定會取中的。”
小丫頭神情笃定,語氣堅決,臉上寫着認真兩個字。
江明霁伸手在她頭頂揉了揉,淡笑了下,“那就借你吉言了。”
說話間,送考的馬車已經到了,下人過來傳話。江明霁幾兄弟一起拜别祖父祖母後,撐傘出了正堂。
宜嘉站在人群裡,看着兄長們緩緩行遠。
送走孫兒們,江老太爺發話,衆人各自離去。宜嘉站在庑廊下,等寶音拿傘來接她,就聽見二伯母餘氏跟身邊的嬷嬷說話,語氣中夾雜着一絲擔憂,“盼着這雨早些停了才是。院試就考一日,偏趕上這樣的天,真是天公不作美……”
那嬷嬷自是撿着吉祥話說,寬慰餘氏,“都道春雨貴如油,也是好兆頭呢。太太不必擔心,都叮囑過下人了,定不會叫四少爺落了雨、着了涼的。”說罷,扶着餘氏回去了。
宜嘉也仰臉看了看陰沉的天色。
等她回了綠漪堂,隔扇外的雨,已經很大了,往外望去,隻見蒙蒙的一片雨幕,天地都仿佛連成了一片。董媽媽怕她着涼,上前關了隔扇。宜嘉在屋裡練字,練累了便側耳聽一聽外邊的雨聲,盼着雨能早些停。
與此同時,二房、四房裡,也都翹首盼着雨停。隻是這雨一下,就下到了入夜時分,未見停歇。
夜幕中,伴着淅淅瀝瀝的雨聲,馬車哒哒地進了江府。赴考的幾人從馬車上次第下來,門房管事的立馬上前傳了江老爺子的吩咐,拱手恭敬地道,“二少爺、三少爺、五少爺。老爺有吩咐,請少爺們回來後,先去松山書齋。”
往日總是事事争先的江明恒,此時卻有些神色恍惚。江明松奇怪地看了眼他,見他不回話,便應了那管事,“知道了,我們這就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