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蟄提起外族,難免地想到了褚辭玉,她當初在新羅數戰大捷,本想效仿先人,也搞個燕然勒功表一下英武什麼的。
那時不少将軍也都贊成,畢竟不少人征戰在外,是把命都賭出去就為掙個好前程,才好和祖蔭下的世家子弟站在一起,所以皇帝想要刻石記功自然沒人反駁。
但有些文官覺得皇帝年紀輕輕剛登基就親征本就是任性之舉,功績居然又不錯,若是因此而愛上征戰,怕是又成了另一個漢武帝,日後大容邊境都要硝煙不斷,大容子民也都會陷在不斷供給前線賦稅和兵役沉重的水深火熱之中,因此反對聲不斷。
啟蟄那時正興緻勃勃,對這些反對一概不理,拉着褚辭玉陪着她上山一起挑石頭。
路上知道了整件事始末,褚辭玉點頭挑眉卻是道:“您的想法是不錯,但是……”啟蟄以為他也要反駁,臉色有些不太好,但褚辭玉仿若不察,依舊自顧自道:“但是勒石燕然有點難,咱們在的地界是郭杖子山,您隻能勒石郭杖子。”
啟蟄的表情一下有點發綠,褚辭玉偷笑,接着道:“或者離咱們二十裡的的地方名字好聽一點,您可以去那兒,封大葫蘆杖子。”
啟蟄咬牙,這都什麼破名,後人提起漢朝都是封狼居胥,到她這裡就變成勒石大葫蘆杖子、封二寡婦山,提起來還不被人活活笑死!
想要繼續,但名字是真不好聽,她駐足猶豫半晌,最終咬了咬牙索性一甩袖子走了,刻石記功的事到底沒再繼續下去。
不過兩個月後,新羅皇室接到容朝傳來的皇命,要他們改一改村落山名,雖然有點摸不着頭腦,但整個新羅還是發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改名運動……
回憶到此,啟蟄歎了口氣,好在當初沒真的刻石記功,不然想把這事“撥亂反正”可就更難了。
但想到撥亂反正的大計,下一場戲接下來該出場的要角兒卻未免太沉得住氣了一些,啟蟄眯起狹長鳳眸,還是得加把火啊。
阿蟄說完話不知道在想什麼,一直未開口,張樂世聽到她動情褚辭玉本就心情蕭索,再加上勸農使一事如今看來還需要更多布畫,索性也就沉浸在自己的思緒裡。
——不想啟蟄忽然“騰”地站起來,捋好裙擺就往外面走,她差點吓了一跳,目光仰追過去揚聲問:“阿蟄你這是?”
啟蟄正走到門口,聞言回眸一笑:“有些人不見黃河心不死,我去告訴他該到了破釜沉舟的時候了。”
外面日光灼灼,啟蟄回身,寬大的裙擺擋住廳門大部分陽光,整個人都浸在陰影裡,張樂世看不見她的表情,卻為這話裡的意思心驚。
她維持着表情,目送啟蟄遠去,腦子裡瘋狂轉想最近是什麼事讓阿蟄出此言語,卻毫無頭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