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天幕播放時皇帝對弘暄的質詢,不過是确定他的态度罷了。
反清複明組織天地會的一把手這件事嚴重嗎?
若天底下所有的反清複明組織的一把手都是愛新覺羅家自己人,那康熙帝恐怕做夢都要笑醒了。就跟洪武帝分封諸王拱衛邊疆一樣,就算出事,最起碼肉還是爛了自己家裡。
就如天幕中一般,大清本土皇室沒了,東洲皇室還在一樣。
這難道不算好事嗎?
皇帝自始至終不滿的都是在弘暄眼裡,滿漢都是一樣的。
盡管天幕揭示了滿族和漢族在血統上并無不同,但……他們從小到大的教育告訴他們,八旗,尤其是滿洲八旗才是大清的根基所在。
終歸偏見不是一下子就能消除的——
這也是半月前關于八旗改革的商讨一直不見成效的原因,抛除利益,最上層的統治者也不見得就願意改革。
思想的解放從才不是一蹴而就的。
對于弘暄的做法,皇帝當然不滿意,甚至很多阿哥同樣也不滿意。但不滿意歸不滿意,皇帝也不覺得弘暄是有錯的。最起碼,漢人們會是弘暄實打實的支持者,而這個天下,漢人人數又數倍于滿人。
在彌和滿漢上,弘暄走得是和他完全不同的路。
滿人和漢人真的能親如一家嗎?
在天幕出現前,康熙皇帝覺得不能,但想着弘暄,想着天幕,似乎……也不是不可能。康熙帝是個聰明人,他自己是守舊者,但若是弘暄的改革能加強統治,他也會欣然接受。
他老了,早就沒有年輕時候的魄力了。若是弘暄真的能做到天幕中昭武帝所做的事情,康熙隻會為弘暄驕傲。
但康熙畢竟是皇帝,無論什麼時候改革,改革力度如何,他都要穩住一衆滿清勳貴,總要讓他們知道,他這個皇帝是站在他們那一頭的。
帝王心術,莫過于此。
甚至……對于當時一衆阿哥的表現,康熙帝其實挺失望的。
無論如何,哪怕帶着一絲詭辯,弘暄還是勇敢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自始至終,哪怕面對他這皇帝的不滿,弘暄都将滿漢如一的态度表現的明明白白。
而他的兒子們卻不發一言,皇帝就不信諸阿哥看不出來,天幕的出現,使得八旗制度的改革已經迫在眉睫了。
這種時候,可不是和稀泥就行的,越早表明态度,選擇權也就越大。
出乎意料,也是情理之中,天幕結束後最先掀起的倒不是敦郡王胤?請旨處理的内務府整頓事宜,而是轟轟烈烈的禁毒運動。
事情比大家想象的要嚴重——
關于毒品,天幕淺淺的科普過一次。吸毒人的反應,也做過展示。但天幕的展示畢竟有限,甚至為了過審,很多慘烈的畫面并不能好好展現。想要将功贖罪的九阿哥這一禁毒可算是開了眼了。
大清是個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為了吸毒,賣兒賣女也就罷了。竟然有人明知道他身份,跪舔的卻是手拿毒品的士兵。
就問:腦子呢?
更令胤禟吃驚的是,毒品竟然可以控制一個人。
要知道,吸毒這位可是實打實的千總,這可是有着兵權的。雖說這兵權不大,但窺一斑而知全豹,若是毒品不被發現……胤禟一時毛骨悚然。
緊跟其後查到的吸食者是愛新覺羅家一位老福晉,事件瞬間升級。
已知,毒品能夠控制一個人,那麼,這群洋人到底要幹什麼?再已知,未來是槍炮的時代,那戴梓真的是因為得罪南懷仁才會被他構陷嗎?
會不會……這本身就是陰謀?
帝皇震怒——
于是,從京城到地方,轟轟烈烈的禁毒運動開始了。
和如火如荼的禁毒運動相比,甯古塔地界的一位滿頭花白的老大人被護送進了京,并不引人注意。
而作為天幕的中心人物,弘暄在幹什麼呢?
未來的昭武帝也是要讀書的。俗話說‘嘴上沒毛,辦事不牢’,盡管弘暄是未來的昭武帝,但不妨礙他現在是個孩子。既然是孩子,那麼,天幕過後,他當然是該去上書房讀書就去上書房讀書了。
不光現代社會家長們會關心孩子的讀書,古今同理,皇帝也關心兒孫讀書。皇帝怎麼會因小失大年齡幹什麼年齡的事兒,哪怕弘暄想借天幕内容逃課,那也是沒可能的。
寅時,天還是黑的,紫禁城卻已然開始點燈。
隔着窗紗,小太監們早早候着主子們醒來。
弘暄還不待人叫醒,已經朦朦胧胧的睜開了雙眼,習慣性的有些犯困,但意識又告訴他,該起床讀書了。
就着昏暗的燈光,弘暄在小太監的伺候下開始洗漱。
這倒真不是弘暄沒有自理能力,古代衣裳不比現代方便,玉佩吊墜也有講究,他倒是學會了,問題是靠他自己,沒有半個時辰,忙活不完。況且,他要真這麼特立獨行,誠惶誠恐的就該是伺候他的周全福了。
想起上書房的老師,弘暄又開始頭痛起來。
真的,要的他上輩子這麼努力,他幹啥都會成功的。哪怕他已經習慣了,對于上書房的作息,弘暄還是想說這作息不是人幹的。從他慢悠悠的踱步上,就能看出他有多不情願來。
要命——
作為天幕中的聖皇,師父們的重點關注對象,這日子可真難熬。
弘暄并不排斥讀書,但他确實排斥那種為了他好,恨不得一股腦将知識澆灌到他腦子裡的做法。
若說天幕第一次出現前,衆人也算關注未來的昭武帝,但跟現在根本沒法比。民族融合、百族公約、漢人皇後……每一條信息都在觸動漢人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