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了愉快的休沐日,沈澤又成了兢兢業業的工部打工人兼鄭大人的超貼心小狗腿。
畢竟他可是有精神力開挂的,但凡鄭大人有什麼需求,沈澤都能第一時間知道,然後判斷自己能否能做到,之後會否有什麼後遺症。
比如鄭大人念叨着前一天吃羊肉上火了,沈澤就會恰巧路過小廚房,給鄭大人“順帶”一碗菊花銀耳羹,又比如鄭大人感歎自己喜歡的一個前朝文人懷才不遇,沈澤在彙報工作時就會不經意聊起這個文人的作品,讓鄭大人差點引為知己。
以鄭大人的身份,自然少不了溜須拍馬之人,但像沈澤這樣每次都能搔到癢處的還真沒有。最最重要的是,沈澤能幹啊!自從上次讓沈澤幫自己整理資料嘗到甜頭後,鄭大人就開始讓沈澤幫他起草的公文,其中十次有八次能得到表揚,特别是太子,非常喜歡沈澤的文風,這讓鄭大人持續出了不少風頭,連走路都帶着風。
這段時間以來,已經有很多同級别,甚至級别比他高的大人們暗戳戳地來打聽沈澤,想要挖牆腳呢,這其中最死纏爛打的,就屬翰林院的掌院了。
翰林院掌管文書和奏章、诏書的起草,面聖的機會多,再加上又有非翰林不入内閣的說法,所以哪裡幾乎彙聚了全大淮最頂尖的文人,沈澤他們同屆的狀元、榜眼和探花就都入了翰林院觀政。
他們可以寫出世界上最華麗的文章,可以跟人論戰十天十夜仍舊口若懸河,卻不能保證每次都寫出讓他們的帝國皇太子兼握副皇帝權柄的頂頭上司滿意的公文。
但此時,他們卻驚訝地發現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子能把這個滿意率提升到百分之八十?
這不就是在翰林院騎臉輸出嘛?唯一破解的方法,那就是把他變成翰林院的人。
鄭大人對此可謂是又甜蜜又痛苦,還是快要退休的劉尚書幫他暫時擋了好些人,卻擋不住翰林院邱掌院直接找上了太子。
太子驚訝:“邱大人竟如此看好那沈澤?”他是知道自家弟弟這個家賊時不時就從自己這兒薅資料去給他那位小師弟的。
對方顯然很聰明也很敏銳,所以很能抓自己的喜好,無限貼近自己務實不務虛的風格,寫出來的東西簡潔明了,條理清晰,絕不會雲遮霧繞浪費他的時間。
他幾次誇獎,也不過是想糾正一下官員們的上文風格。但他見過的人才浩如煙海,倒也不覺得這是多麼了不起的事。反而因為自家弟弟總是處于付出的那一方而對沈澤有些微妙的不滿,覺得沈澤是個好鑽營的。
他何德何能讓自家小七這麼“倒貼”啊?而他又為小七付出了什麼呢?
當然,這隻是一個兄長的小心思,日理萬機的太子殿下還真沒有時間太過于關注這麼一個小人物,所以對于邱掌院找上他挖人一事,還頗有些驚奇。
邱掌院撫了撫長長的胡子:“殿下,這位小沈進士可不僅僅擅長揣摩上意這麼簡單。将作監的秦大人對他也是贊不絕口,說其博聞強識,過目不忘,而且謙虛謹慎,人品貴重。”
“竟然連秦大人都這麼說?”秦大人可是一個實打實的臭脾氣,能得到他的誇獎可不簡單。
邱大人點頭,然後一臉殷切地看向太子,“殿下,若是翰林院有這樣一個能完全領會您意思的人,豈不美哉?”
太子若有所思,确實,既然這位小沈進士對弟弟付出太少了讓他有些不滿,不如就讓他多幹些活吧。
太子殿下揮手讓邱掌院下去後,就派人找了趙景,他想,好歹是小七的人,也得先問問他。
趙景一聽太子的話,就覺得以沈澤的性子,絕不會喜歡去翰林院的,又卷又沒有生活品質。但話不能這麼說,他想了想沈澤最近時常在嘴邊唠叨的話,對太子道:“大哥,沈澤他不是在督建三哥的府邸麼,他說應該可節省至少三分之一的銀子,什麼供應鍊優化啦,複式記賬法啦之類的,你不如等他把這些東西都折騰出來了再說。”
“節省三分之一的銀子?當真?”太子這下是真的驚訝了。作為熟讀史書的國之儲君,太子自然知道曆朝曆代在工程上的貪腐都是非常嚴重的,大淮初立時就對此做過不少預防措施,他也自認為執行得不錯,尤其齊王府的改建預算他也是看過的,現在小七告訴他還能再省下三分之一?
要真是如此,運用到其他更大的工程上呢?太子的心頭頓時一片火熱。
要知道,一個國家哪有不缺錢的?
但沒見到實際成果前,他對此還是持懷疑态度的,不過三分之一的銀子——值得他等一等。
于是,原本等着接新人的邱掌院第二天就收到了太子的消息:你先等等。
邱掌院疑惑啊,當時明明感覺太子已經有些心動了,怎麼突然就改主意了?
邱掌院去找太子的事,别人不知道,在翰林院幹活的探花郎是心裡有數的。
要說沈澤他們那一屆最出色的進士,不是年過三十的狀元,也不是出身農門,逆天改命的榜眼,而是出身名門,擁有一個閣老爺爺,且因容貌出衆被稱為京城四公子之一的徐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