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大唐錦繡 > 第11章 服裝補救之神來一筆

第11章 服裝補救之神來一筆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暮春的熏風裹挾着芍藥甜香拂過鄭府水榭,孫五娘襦裙上的茶漬在日光下愈發刺目。待侍婢将橙芯墨在青玉荷葉硯中研出瑩潤光澤,沈知微素手執起紫檀狼毫,筆尖輕點墨池,忽而懸腕落鋒,在污漬邊緣勾出遒勁枝幹。墨色順着綢緞經緯遊走,先在污漬處勾勒出花枝的輪廓,枝條自然向上延展。

廊下侍立的婢子們屏息凝神,隻見她皓腕微轉,筆鋒在絲帛上遊走如行雲流水,硯中墨香與案頭芍藥暗香交織。

“沈姐姐這筆法...”鄭文秀用泥金團扇掩住半張朱唇,杏眼睜得溜圓。隻見沈知微左手輕扯衣料,右手筆走龍蛇,在枝桠間添上三兩錯落新葉。最妙是趁墨色将凝未凝之際,她忽以指尖蘸取清露,順着葉脈紋理徐徐暈染。霎時間,原本工整的墨葉竟似被春雨浸潤,邊緣氤氲出深淺黛色,恍若晨霧中舒展的新葉。

孫五娘緊緊盯着菱花鏡,她分明看見那墨色在絲帛上暈染時,沈知微的眉尖微微蹙起,似在傾聽綢緞的呼吸。這讓她想起幼時看家中繡娘補綴蜀錦,總要對着天光反複比對經緯,可眼前這人卻像與綢緞心意相通,每一筆都落在最恰當的絲縷之間。

最後一筆收勢時,沈知微額角已沁出細小的汗珠。她自侍女捧着的漆盤中拈起晨露未晞的粉芍,将花莖斜剪三寸,正正别在預留的枝頭。這‘粉妝台’芍藥原是洛陽名品,重瓣疊蕊足有碗口大小,此刻垂墜在墨色枝桠間,倒似從衣料裡生出的活物。更兼花瓣上凝着朝露,随着孫五娘轉身,水珠順着綢紋滾落,在日頭下折射出七彩光暈。

鏡中少女耳垂上的淡粉碧玺耳墜輕輕搖晃,映着衣上芍藥竟似活了過來。孫五娘恍惚間仿佛置身曲江池畔,春風拂過新染的裙裾,帶着濕潤的草木氣息。她忽然記起這上襦原是母親精挑細選的蘇繡,本來要給她配上簪花紅寶石步搖,此刻倒覺得那些紅寶石、藍碧玺的都比不過這一枝水墨芍藥的靈動。

“這...這當真是...”孫五娘指尖撫過裙面,又扯一扯前襟。上襦被這麼一扯,多出幾道褶皺,倒襯托鮮花幾分随風搖曳的靈動。她又憶起去歲上巳節,自己穿着蜀錦襦裙,簪着累絲金簪在曲江畔招搖,反被長姊笑作‘彩帛鋪子的幌子’,此刻方知何為渾然天成的風韻。

鄭文秀适時遞上鎏金熏球,镂空球裡飄出碧水花香,将方才的墨香沖淡幾分。她瞥見龐三娘在月洞門邊駐足,團扇半掩的面容辨不清神色,卻總覺得那目光似有深意,黏在沈知微的鬓角。

在場的小娘子們無不屏息凝神,有人忍不住小聲驚歎:

“真像是裙子原本的設計!”

“真真妙手回春!”

“若非親眼所見,倒要以為是司衣房的手藝。”

廊下忽有黃鹂啼啭,驚破一室寂靜。

孫五娘又對鏡自顧一番,她一時不知該如何表達,半晌斂衽一禮,低聲說道:“多謝沈娘子。”語氣中雖還有些别扭,但已沒了方才的倨傲。

沈知微還禮,發間步搖紋絲未動。她目光掃過孫五娘微微發紅的耳尖,想起幼時阿娘說過的一句話‘綢緞如人,破綻處未必不能成點睛之筆。'此刻方知其中真意。

她燦然一笑:“五娘客氣了,舉手之勞而已。”

鄭文秀适時開口,打趣道:“我說吧,沈姐姐的巧手無人能比。如此奇思妙想,當真令我開眼界。”此話一出,衆人點頭贊同。見問題解決,有人提議投壺,衆人便各自玩耍去了。

投壺用的青銅矢壺被搬到庭院,侍女們忙着在壺耳系上朱紅流蘇。李二娘故意将矢箭抛得老高,銀箭擦着壺耳落入草叢,惹得小娘子們笑作一團。

與李二娘一起來的清河龐氏的龐三娘自始至終靜靜站在不遠處,手握團扇,目光不着痕迹地落在沈知微身上。她看似漫不經心,實則将每一個細節都收入眼底:沈知微沉穩的氣度、從容不迫的應對——尤其是在孫五娘那般倨傲的态度下,仍然不卑不亢,以德報怨,舉手投足間盡顯風度。待到整個活動結束,大家三三兩兩告别時,龐三娘搖着團扇,款款走到沈知微身邊,語帶親切地說:“沈娘子真乃才情卓著,孫娘子那裙子實在改得妙極!”

沈知微大方笑回:“龐娘子謬贊。不過是幼時随家母打理繡莊,學得些民間野趣。”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