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萬物生長。
自從竹瀝被救出來後,便得了風寒,吃了幾副藥,雖是養好了,但身子骨略顯單薄。
雲初一大早看見竹瀝穿着新做的褙子,也許是褙子做的稍大了一點,總而言之,襯的身材越發削瘦單薄。
百薇把花枝修剪的一絲不苟,挑挑揀揀花枝,插了隻新花籃,以汴錦為主花,石榴花和木槿使枝,夜合花、海棠、黃色萱草客枝,層次分明,又飽滿豐盛。
都是兩個孩子,雲初時常覺得自己沒有盡到長姐的責任。
早上葉崎的常随小崗來取甲魚,百薇收下了十貫。
雲初便拿着這十貫錢出門采買,整一些日常食材,給家人補補身子。
她好長時間沒去大相國寺轉悠了,便帶着帷帽駕着馬車出門。
在大相國寺山門口,有的攤子專賣飛禽貓狗等寵物,還有珍禽異獸。
雲初在山門口轉悠,有一個攤子專賣各種奇奇怪怪的鳥類,短尾鹦鹉、紅翅綠鸠、黑枕黃鹂、白壽帶、青冠雀、紅尾角雉,還關着一隻大孔雀。
其中有一籠子小雀,尾羽呈現五種顔色,外形似鹦鹉,但體型像麻雀那麼小,甚是可愛。
買回去養在籠子裡,挂在門口招攬客戶也挺好的。
攤主立刻過來熱情介紹,“小娘子,這是倒挂綠毛玄鳳,又稱倒挂雀,夜間倒挂在樹上休息,用蜜漬的小米和甘蔗喂養它,生長于儋州,不耐寒,冬天要養在暖房裡,否則會凍死,糞便有毒,就是價格有點貴。”
雲初琢磨着,一隻小雀能有多貴,一貫一隻差不多了吧。
隻見攤主伸出一隻手。
“五貫?”
攤主搖頭。
“五十貫?”
攤主沉默,雲初怔住了。
“五百貫?!”
攤主微笑,點頭,“小娘子,可聽過蘇學士的詩,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挂綠毛玄鳳。”
雲初尴尬的笑笑,五百貫一隻的小雀,用蜜漬的小米和甘蔗喂養,按重量而言,真是貴于黃金,她還沒那麼富裕。
四處看了看,最後眼光停留在一對奇怪的鳥身上,像雞和鹧鸪的結合體,體型比雞小一些,但是比鹧鸪大,羽毛棕灰色,眼部栗紅色,喉嚨部位一黑一白。
攤主笑着道:“這是花尾榛雞,生長在遼國的長春州密林内。”
雲初見它們體型也不大,做肉雞好像稍微瘦了一點,做觀賞鳥類,又沒有别的鳥類那麼好看,也不像是會唱歌學舌的樣子。
那兩隻榛雞,一雄一雌,時不時翻着栗紅色眼睑,沒啥精氣神,感覺快要不行了。
估計來買珍禽的人,都沒看中它們,導緻一直沒賣出去。
她是來找白鳳烏雞的,滋補勝甲魚,下的蛋也好吃。強身健骨,又滋陰補氣血,尤其是烏雞湯,食療功效明顯。
最适合給家人每天煮一個雞蛋,隔一陣子,再喝一頓雞湯。
挑選了一公兩母,三隻烏雞,跟攤主講價後,母烏雞三百五十文一隻,公烏雞三百文。
攤主很熱情的想把兩隻榛雞推銷給雲初一起帶走,甩賣價,兩隻五百文,附贈兩個大雞籠。雲初想想,也行,省的買雞籠了,先養養看吧,萬一下蛋好吃呢。
跟攤主講好,等她從寺内逛一圈回來,再取雞,先付定錢一百文。
資聖門前,各地已經卸任的官員在售賣土特産、香藥、藥材等。
雲初喜歡這個地方,搞不好有驚喜,這些從各地退休的老幹部們,總是會帶一些奇奇怪怪的種子、土特産,還有帶花卉苗木的。
她在曾經出訪遼國的大使攤子閑聊,看到了東北野山參,最難得的是,竟然還有野山參種子售賣。
看中了種子,但不想要野山參,這一支有十根根須。按照市場價格,每兩一貫五百文。
猶豫着怎麼開口買人參種子,攤主其實早已看出,“種子可以單獨賣,這一包,裡面隻有兩百粒,十文一粒。”
買!反正她可以種很多出來。
大佛殿前邊,王道人蜜餞攤,擠滿了買蜜果的人,雲初歡歡喜喜跑去湊熱鬧。
上輩子天天吃藥,嘴裡都是苦味,這輩子要天天吃蜜果,酸酸甜甜,有嚼勁,梅子姜、獅子糖、糖脆李、間道糖荔枝,整整四大包。
汴京有不少素菜館,叫“素分茶”,甚至大相國寺種的寺院齋食也很有名氣,有很多佛教徒,隻愛素食,很多宋人對采集野菜有着濃厚的興趣,吃完還寫各種詩。
雲初幹脆在專賣蔬菜種子的攤子那裡,買齊黃瓜、茄子、芹菜、蘿蔔、冬瓜、菘菜、韭菜、菠菜、大蒜、蔥、瓠瓜,以後自己種幾畝地蔬菜,自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