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兩日,黃掌櫃領了四個女使、兩個夥計,按照雲初吩咐,卯時到達周宅東側中院。
廂房内,擺着十張桌椅、十幾個繡墩,每個桌上擺放着各種奇怪的工具,甚至還有藥箱,一把小巧的銀刀,一根銀挑,一把小鑷,銀剪刀、陶盆、手巾、罩衫、黑瓷碟等。
地上沿着兩邊的牆,擺着衆多木桶,六個超大水缸,裡面養着河蚌。
黃掌櫃跟六人交代了幾句後,便告辭回了清風樓。
六人聽聞雪娘她們跟着夫人,活幹的好的都有賞,一聽夫人要招人,趕緊上黃掌櫃那邊排隊。
雲初笑着端詳眼前四個女使、兩個夥計,十六七歲,模樣清秀,衣着禮儀整齊劃一,一看就是府上調教過的家生子。
“想必來之前,都打聽過,我這裡要幹活細緻、好學、勤快的。今日讓大家過來,幹一件事,跟着我學就行,不過,出了這個院門,記得把這個院子裡的事情都忘幹淨,不要跟任何人提起,包括你們的家人。這件事幹好,有重賞,日後安排在鋪子裡,鋪子經營的好,平日裡有賞,年底有分紅。”
“但憑夫人吩咐!”衆人應聲。
雲初看了旁邊的青木一眼,兩人都套上一件罩衫,先用酒和熱水淨了手,端坐于桌前。
拿起一個比巴掌小一些的小河蚌,直接完全撬成兩半,“咱們用小河蚌做制片蚌,大河蚌做育珠蚌。”
雲初拿起一把銀刀、小鑷,在火上燒了一下,再灑上燒酒,又在一瓶藥水中浸過,執刀割開制片蚌的外套膜組織,也就是蚌肉沿着蚌殼最外面那一圈白色的膜,割出長長的兩條,放在幹淨的黑瓷碟子中,用銀刀切成兩毫米左右大小的小片。
“先消毒,切出白色的小片,相當于種子,工具一定要先火燒消毒,不要用手觸碰這些白色小片,否則白忙活。”
取出一把銀剪,撬開一個大河蚌,用洗淨的鵝卵石卡住河蚌口,防止閉合上。
“這個大河蚌就是育珠蚌,千萬别完全打開,撬開一個開口即可,把這些白色小片置入育珠蚌的珍珠囊中,看清楚,這一步至關重要,可以直接影響産量與質量。”
雖然有些話語聽的不是很明白,但是青木跟着一一照做,身後的六人都默默記在心裡。
雲初對着六人說:“将鵝卵石拿走,把置入好種子的育珠蚌放入木桶内,就可以了。制片蚌用完之後,不要丢掉,把殼洗幹淨,晾幹存儲起來,以後還有用處。”
她不擔心這項無核珍珠養殖技術洩露出去,因為無核珍珠培育需要時間,四五年後開貝取珠,她有空間,以空間的生長速度,過不了幾個月,就可以取珠了。
四年時間,足夠她養出大量北珠,東西多了就會不值錢,所以會囤貨控價。
六人挨個坐下,摸索着照做,剛開始有點生疏,比如撬不開蚌殼、忘了消毒,互相提醒幫忙,漸漸上正軌。
每日五更,雲初就來到這個廂房,收走前一天弄好的一桶桶育珠蚌,帶入空間,倒入之前空置的一段河道中養殖。
從河裡撈出來的一桶桶新蚌,倒入廂房内六個大水缸中,開始新一輪的育珠蚌培育。
一晃十天過去,終于把原先河道裡的大河蚌都撈完,剩下的都是拳頭般大小,甚至指甲片大小、出生沒多久的河蚌。
雲初賞了每人十貫,記下名字,等冠子鋪子開業後,就過去當值。
·······
這段時間,把生藥鋪倉庫填滿,三七挖了三十畝,何首烏等三十三種草藥,全都挖了一遍,補種齊全。
六種菊花漸開,每天供應鋪子一畝地菊花,一千棵左右,二十畝地逐漸被挖空。
空出來的五十畝地,再加上之前種植甘蔗的土地十畝,統共六十畝地全都用來種棉花。
之前種的兩畝棉花,生長非常快,雲初采摘了一千八百斤,比她預想的還多出兩百斤。
因着之前燕馳出遠門之前,打過招呼,錦帛鋪的鄭掌櫃送來了兩個會紡織的娘子、兩個染工、
兩個夥計負責接待客戶、量體裁衣,兩個裁縫師傅制作衣物。
至于掌櫃人選,青木過去,鄭掌櫃直接把李家錦帛鋪的一整套複制了過來,從夥計到工具采買,反正都是三公子的産業,他直接配合,幹的好,說不能像莊掌櫃那樣多一份賞錢,何樂而不為。
鄭掌櫃來了周記錦帛鋪倉庫一看,眼睛發亮,吉貝,好東西啊,就是···量不多,都不夠周記一個鋪子。
若是棉花量大一些,按照原料收購一部份到李家錦帛鋪,那今年鋪子的盈利增加,他年終的分紅隻會比去年多。這件事,等時機合适,再跟青木商量。
紡織娘子用軋棉機去除棉籽,棉籽包了整整二十大包,交給雲初,這下棉籽終于夠了。
錦帛鋪子還沒開業,處于籌備階段,開始制作棉被、棉布、充棉花的夾衣,還有月事帶。
雲初在錦帛鋪的倉庫觀看紡織娘子彈棉被,用彈弓擊打棉絮,将棉花彈的蓬松綿軟,彈好的棉花,放進纏繞好的被套底線上,用重量級的木托盤将蓬松的棉花壓實,再纏繞好上層的被套底線,用針線固定一下棉被芯,套上被罩,就可以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