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手腕一翻,刀鋒劃破韓渙的咽喉。血線乍現,韓渙的眼神陡然凝固,嘴唇微微翕動,似乎想要說些什麼,卻再也發不出聲音。
他的身體緩緩倒地,濺起一片塵埃。
趙煜晨冷冷看着這一幕,眼底沒有半分憐憫。他收劍入鞘,目光掃過周圍,還殘存着幾個零星掙紮的蠱師與死士,但在軍隊與暗衛的圍剿下,他們已是甕中之鼈。
沈瑾瑜收回目光,吩咐道:“封鎖黑骨嶺,徹底搜查,任何可疑之物皆不得遺漏。”
“是!”衆人齊聲應命,迅速散開行動。
半個時辰後,黎川帶着幾名暗衛回來,手裡捧着一隻青銅盒,神色凝重。
“太子殿下,找到了。”
沈瑾瑜擡眼,接過盒子,揭開蓋子,一股異香撲鼻而來。盒中是一枚深紫色的玉石,上面雕刻着詭異的符文,隐隐泛着微光。
“這是伏生曾用來培育蠱毒的核心之一,玉石之中藏有巫蠱之氣,若讓巫師以血激發,便能催化蠱毒擴散。”黎川低聲道,“但如今有你這位解毒之人,也可用同樣方法制出解藥。”
“所以,這才是蠱毒難以根除的關鍵?”沈瑾瑜若有所思。
“不錯。”黎川神色肅穆,“若我們能研究其原理,或許可以徹底瓦解銀鱗蠱毒。”
沈瑾瑜思索片刻,将盒子重新合上:“此物暫且封存,帶回京城。”
“此物如此危險,我們該不該直接毀掉?”趙煜晨皺眉道。
“不能毀。”黎川搖頭,“它不僅能催化蠱毒,也能成為研究解毒的關鍵。貿然摧毀,反而斷了所有可能。”
沈瑾瑜點頭,“那便暫且封存,回京後交由太醫院與你共同研究。”
趙煜晨聞言,也不再多言,但神色卻越發沉郁。他的目光落在沈瑾瑜身上,眼底隐隐透着擔憂。
“沈瑾瑜。”他忽然開口,語氣不善,“你身體才剛好幾天,現在就要研究解藥?蠱毒本就陰邪,你上次中毒昏迷數日,若是再折騰一回……”
“我清楚自己的身體。”沈瑾瑜淡淡道。
趙煜晨冷笑一聲,顯然不信。
沈瑾瑜見狀,歎了口氣,語氣放緩:“此事不做不行。恐怕京中也沒有第二個人能在如此強勁的蠱毒中活下來。若必須以血引蠱,太醫院裡無人合适。”她頓了頓,輕聲笑道,“就算需要我在床上修養十天半個月,這個解藥也得有人來啊。”
趙煜晨的臉色瞬間冷下來,薄唇緊抿,半晌不語。
黎川見狀,挑眉看了他們一眼,意味深長地低笑:“趙将軍不必如此,沈太子可是九條命的人,哪那麼容易出事。”
趙煜晨沒理會他,盯着沈瑾瑜,神色别扭。
半晌,他才别開眼,語氣不耐:“你随便。”
說完,他轉身就走,仿佛不想再聽到什麼荒唐的決定。
沈瑾瑜看着他的背影,嘴角微微勾起。
這家夥,真别扭啊。
幾日後。
沈瑾瑜站在客棧二樓的窗前,看着夜色沉沉的南疆古鎮,遠處的燈火零星點綴,比京城的夜晚更加安靜。她手中把玩着那枚苗銀耳飾,指尖微微用力,冰冷的銀飾輕輕旋轉,映出模糊的燭光。
她已經隐隐猜到黎川三年前的叛離或許與蠱谷内部的紛争有關,但仍需一番試探,确認其中深意。
黎川坐在不遠處的木椅上,目光落在桌上的茶盞,茶水微涼,他卻并未動上一口。他已經察覺到沈瑾瑜的目光,也明白他必然會問自己三年前的往事。隻是,這個秘密埋藏了三年,一旦揭開,便再無回頭之路。
“你叛出蠱谷,究竟是為了什麼?”沈瑾瑜終究還是開口,語氣平靜,眼神卻直指黎川心底的秘密。
黎川沒有立刻回答,而是擡手端起茶盞,似乎在借助茶水的清苦掩飾自己心中的沉郁。他的指腹輕撫盞沿,許久後才低聲道:
“你既然查到了三年前的銀鱗蠱人,恐怕也已經猜到一些事情。”
沈瑾瑜微微眯眼,目光緊鎖着黎川,不肯錯過他眼中的一絲情緒波動。
“蠱谷曆代都有自己的規則,‘不外傳、不背叛、不違令’。但三年前,有人違了這三條戒律,結果被蠱王施以極刑。那個‘銀鱗蠱人’,便是那時最慘烈的實驗之一。”黎川的聲音壓得極低,仿佛怕驚動什麼不該被提起的鬼魂。
“你說‘有人違了三條戒律’,指的是你?”沈瑾瑜眼中浮起冷色,隐隐透出一絲殺機。
黎川搖了搖頭,低笑了一聲,語氣帶着一絲苦澀:“是我……但也不是我。”他垂眸,像是沉浸在舊日回憶中,片刻後緩緩道。
“三年前,蠱王為了煉制‘銀鱗蠱’,以活人為蠱奴,逼迫蠱師們參與試驗。可有一個人,私自洩露了煉制蠱人的秘密,想帶着族人逃離蠱谷。被發現後,那人被施以蠱毒折磨,最終成為第一個‘銀鱗蠱人’。”
沈瑾瑜默然,腦海中浮現出那具屍體胸口盛開的九瓣曼陀羅,以及銀鱗蔓延全身的恐怖景象。
“那個人是誰?”沈瑾瑜問。
黎川沉默了一瞬,緩緩道:“是我的師父。”
沈瑾瑜微微一震。黎川的師父,那個教他蠱術、養育他長大的長者,竟然就是蠱王的‘祭品’?
黎川自嘲般笑了一下,繼續道:“他曾是蠱王最信任的人,教會我蠱術,也教會我蠱谷以外的世界。他說南疆的月色很美,說苗寨的姑娘會在水燈節上許願,說外面的世界有千百種不同的活法……可最後,他隻是想保護蠱谷裡一個孩子,就被蠱王親手獻祭。”
沈瑾瑜心中微微一震:“那個孩子,是不是你?”
黎川頓了頓,搖頭。
“不是。是一個無辜的童子,六歲,被選中成為‘銀鱗蠱’的活祭。師父救不了自己,但求我帶走那個孩子。”他低頭,似乎在掩飾什麼,“于是,我叛出了蠱谷。”
屋内一時間寂靜無聲,唯有風穿過窗棂,輕拂燭火,搖曳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