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冬月下旬,秦王一行人才到了京都。
期間,開始的時候鄭殊嶽還有些離開故土的難過,沒過幾天,鄭殊嶽就全然忘了難過。
她性子活潑,又沒有王女的架子,很快和大家打成一片,除去鄭林初派來送嫁妝的隊伍外,其他京都來的隊伍裡上至次輔文閣老,下至侍衛小斯都十分喜愛她。
因着得知鄭殊嶽要除了在京都的皇子皇孫中選擇夫婿外也可以在勳爵世家的公子中選擇,文閣老作為忠勤伯爵府的人連夜背着人休書一封回家給自家夫人,讓家中子侄近期要嚴于律己,最好是将王女娶進門。
文閣老這一番舉動,不禁讓劉景側目,在他眼裡,文岩成這人帶有讀書人的傲氣,在朝中更是直來直去,什麼都敢說,屬是辯才,這也是乾帝此次派他前來的原因。
其出身雖有伯爵府的名,卻已經出了五服,後來忠勤伯爵府唯一的嫡子去世,留下一個與通房所出的孫子文逸白,此人自小身體不好,為了支撐門戶,忠勤伯便将文岩成過繼到名下,為其娶了金陵王氏女為妻,在還未取消科考之前,可是正經的兩榜進士出身,是有真才實學的,所以傲氣也是應該。
劉景對其也多有尊重。
路上無聊,因為聽到百姓們都喚鄭殊嶽小王女,劉景不禁詢問了是不是還有個大王女。
鄭殊嶽用王府統一好的話,回答了之後,行軍隊伍上上下下便開始将王女的稱呼換成了小王女。
“鄭林初是你堂兄?”
劉景還是忍不住問了這個問題,他總覺得鄭林初對鄭殊嶽的關心太過真摯。
鄭殊嶽有些錯愕劉景會這麼問,但是她還是點了點頭。
不知道是因為文岩成那封家書的原因還是秦王派人送去皇宮的奏折的原因。
秦王一行人還未到京都,漠北小王女要在京都勳貴世家選婿的傳言就傳遍了京都。
更有甚者在賭坊設了賭具賭鄭殊嶽會選哪家公子。
與此同時,人人都想看看漠北王女長什麼模樣。
然而,不知道是不是秦王故意的,馬車竟然一直行駛進了别宮,作為王女大婚之前的住所。
百姓們隻看到排成長長一串的嫁妝。
紛紛感歎漠北王大手筆,也由此又有人傳言漠北這位小王女奇醜無比,所以才帶來豐厚的嫁妝。
不論什麼傳言,但就是沒有人見過漠北的這位王女。
唯一見過的恐怕隻有一同去漠北的使臣。
因着忙着商議東狄人屢犯大乾邊境和淮江糧食價格一日一價甚至是一日幾個價格的問題如何解決,連皇帝也沒有時間召見這位王女,皇後又長年卧在病榻上。
隻得讓秦王全權負責此事。
為了讓王女年前如約大婚,劉景動作十分迅速。
立馬請紙讓翰林院調到各勳貴世家記錄符合條件的公子的卷宗。
又将其性格特特征,學識以及任職等情況一一羅列在冊,同時讓畫師畫出各個公子的相貌。
當然,皇子皇孫也不例外。
京都由此掀起軒然大波,有想娶王女的,自然也就有不想娶王女的。
這不,京都的安平侯府的當家主母柳氏就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娶什麼王女,以安平候府的門弟,不需要什麼王女來貼金,主要是自家兒子優秀,兒媳婦自然不愁,況且兒媳婦她有了最佳人選那就是她的表姐家,也就是文岩成,文閣老的千金文映晚。
她聽到這個消息後,急急忙忙去到書房找自己唯一的兒子安平候府的小侯爺蕭晏,想要去文家下聘,定下親事,以免生變。
蕭晏身為安平候府唯一的嫡子,自小為其請來名師大儒教習,可大些時精力過于旺盛,性子跳脫難以管教,被其父親蕭老侯爺送到昌平軍中從軍。
不妨蕭老侯爺早年間的傷腿複發,立時就下不了床,其才十五歲的世子蕭晏從昌平趕了回來,性子沉穩了不說,還又以一篇策論震驚了朝野。
彼時大乾已有将近十五六年未曾放開科舉,這篇策論引起多年前的兩榜進士們紛紛稱贊。
乾帝大喜。
自從禁止科舉後,國家後備人才緊缺,他有意扶持勳爵世家,但是他需要的是真材實料的。
蕭晏此舉正合他意,又因為蕭晏自小是他看着長大的,更是多了幾分與有榮焉的感覺。
聞此,蕭老侯爺立馬請旨讓蕭晏襲爵,皇帝覺得他雖然腿疾複發,但是人還活生生的,就讓蕭晏襲爵有些沒道理。
不過再蕭老侯爺的堅持下,蕭晏便成了大乾最年輕的侯爺。
同一時期,與之齊名的還有一個人,那就是忠義侯府的楚清衍,隻不過此人雖文才過人,卻更喜愛作畫,被舉薦入仕後便在翰林院修書。
是以,蕭晏此人便獨得皇帝喜愛,十八歲時,年紀輕輕就拜兵部尚書一職,除此之外皇帝還安排其他事給他辦理,可自由出入皇宮,面見皇帝陛下。
此舉必然是引起朝野嘩然,紛紛上書反對,一來蕭晏資曆尚淺,二來蕭晏并不是從科舉中而來的,那些千辛萬苦科考上來,又一步步削尖了腦袋都難得晉升,當然是反對聲四起。
不過皇帝不理會,“不是你們說,安平候府小侯爺可堪大用嗎?”
一句話,便把話堵死了。
當初不再舉行科考是這幫臣子同意的,如今朝堂之上,幾年如一日都是老面孔,舉薦出來的人,個個自視甚高,卻不得聖心。
無奈之下,衆位臣子也隻得靜觀其變。
蕭晏此人,果然不負皇帝賞識,一心撲在政事上,一心替皇帝排憂解難,讓朝中大臣心服口服。
還未到弱冠之年,皇帝便為其賜了表字“河清。”
蕭老侯爺聽罷,哭笑不得,他生平之願,就是希望蕭晏一生過得歡快些,賜字“河清”,可見皇帝用意和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