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指揮棒輕輕敲了敲地圖,目光犀利:“我擔心的是,中國軍隊不會真的在臘戍死戰,而是會選擇戰略撤退。那麼,我們必須增兵,進一步向雲南推進,才能确保徹底殲滅這支部隊。”
“你是說……跨過滇緬邊境,進攻雲南?” 另一名參謀驚訝地問。
“正是。” 牟田口廉也眯起眼睛,“如果隻是占領臘戍,我們不過是封鎖了一條道路。可如果我們能切斷滇西的增援,甚至直插怒江,将戰火燒到中國的雲南,我們才能徹底斷絕中國的反擊能力。”
此言一出,會議室裡安靜了一瞬。
東京大本營内部,并非所有人都支持深入中國境内作戰,特别是在太平洋戰場日益吃緊的情況下,日本的戰略重心仍然是南洋和太平洋戰場。但緬甸戰局既然已經取得壓倒性優勢,趁勢擴大戰果,确實符合日軍慣用的進攻作風。
“增兵雲南?” 田中新一若有所思地說道,“目前第18師團、第56師團都已投入戰鬥,第55師團正在清理曼德勒區域……如果要繼續深入,我們至少需要兩個新師團支援。”
牟田口廉也沉聲道:“那就向南方軍申請支援,如果不增兵,我們就永遠無法徹底封鎖滇緬戰場。”
最終,大本營決定:
一、在臘戍展開全面進攻,争取在一周内拿下滇緬公路的最後屏障。
二、請求南方軍增援,準備在臘戍之後,向雲南方向滲透,目标是占領畹町、芒市,威脅騰沖,甚至進一步逼近怒江一線。
三、命令第56師團殘部全力恢複戰力,重新投入臘戍戰役,以配合18師團的主攻部隊。
這場戰争,正在一步步升級。
————————————————
杜聿明并不知道東京大本營的決策,但他心裡清楚,臘戍不會是終點。隻要日軍能繼續推進,他們一定會越過臘戍,甚至可能逼近騰沖、怒江。
但他不能退縮。他深知,優秀的指揮員必須具備兩大素質——第一,在最黑暗的時刻,也能看到那一線微光;第二,敢于跟随這一線微光前進的勇氣。
“來吧。” 他低聲自語,目光沉靜,像是已經看透了前方的兇險,“臘戍,決不能拱手相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