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戰略和戰術布置才是決定戰争形勢的關鍵,個人英雄主義并無作用。這話對,也不對。當兩軍已經在戰場上短兵相接時,真正決定勝負的,往往是戰場上的每一支小隊、每一個連、每一個營的硬拼硬打。
如果臘戍的守軍能堅持哪怕十二個小時不潰退,第五軍就能有更多的時間調整戰線;
如果林安能深入前線,在日軍合圍圈内精準引導空襲,就能極大緩解新22師的撤退壓力;
如果飛虎隊能頂住日軍的空中優勢,抓住戰機,就能讓日軍的火力部署徹底失效。
而與此同時,宋希濂部的急行軍和進攻,和近衛師團即将像兩把鋼刀一樣對撞在臘戍與南坎之間的滇緬公路上。
———————————————————
1942年7月2日,拂曉前,臘戍戰區
臘戍城内,炮聲不斷。日軍的進攻已經持續了四個小時,火炮、步兵、裝甲部隊正向城内逼近。
新38師在臘戍的留守部隊僅有不到兩千人,他們的任務是盡可能拖延時間,哪怕能多撐半天,都能為友軍的撤退赢得時間。
孫立人已經帶着主力向西北山地撤退,而臘戍的留守部隊,則由章中正團長指揮。這位黃埔五期的團長,知道自己這支殘部的結局——他們要麼戰死,要麼被俘,但他們必須在城破之前,拖住日軍。
“告訴兄弟們,死戰不退!”章中正用步槍指着城門,“隻要我們還在,這裡就不是日本人的!”
戰壕裡,士兵們咬緊牙關,機槍陣地已經完全暴露,但他們依然在拼命向前掃射,一名士兵被日軍狙擊手一槍爆頭,屍體撲倒在戰壕裡,鮮血濺在同伴的臉上,但沒有人停下。戰場上沒有任何廢話,隻有血肉相搏的搏殺。
———————————————————
同一時間,新22師前線,日軍包圍圈内
林安趴在一片灌木叢中,耳機裡傳來摩根上尉的聲音:“Ice,聽得見嗎?你的位置太靠前了,快撤回來!”摩根的聲音透着焦急,他知道林安的無線電呼叫讓她暴露在日軍的電台監聽裡,而在這個戰場上,FAC如果被日軍鎖定,就是死路一條。
可林安沒有時間撤退。她從望遠鏡裡清楚地看到,日軍的炮兵陣地正在調整射角,對準新22師的撤退路線。如果不在三分鐘内摧毀這個炮兵陣地,新22師可能會遭到毀滅性打擊。
“飛虎一号,這裡是雪松,坐标L-42-36-9,請求立刻進行火力打擊,高爆彈覆蓋射擊,完畢!”她語速極快,語氣堅定,手指在地圖上緊緊摁住目标點。她能聽見遠處日軍的呐喊聲,他們正在靠近,她沒有時間再去考慮自己的安全。
無線電裡沉默了一秒,然後摩根沉聲道:“收到,Ice,目标鎖定,T-minus 90秒投彈。”
90秒。
她的呼吸微微急促,緊緊貼着地面。她知道,這90秒是生死之距。如果她現在移動,日軍可能發現她,如果不動,炮擊的落點可能會就在她所在的這片叢林裡。
———————————————————
南坎—臘戍之間,滇緬公路戰場
宋希濂的第11集團軍下的71軍已經急行軍超過12個小時,士兵們的軍靴踩在被日軍炮火轟得坑窪的公路上,臉上滿是汗水和灰塵。前方不遠處,與日軍試圖包抄合圍新38師的近衛師團正面相撞。狹路相逢、勇者勝。
“命令第八十七師,正面迎戰!第八十八師繞側翼,必須頂住!”宋希濂命令。
這一戰,已經無法回頭。如果他們頂不住,臘戍的守軍和新38師都将被吞噬,整個緬北戰局将徹底崩潰。
———————————————————
1942年7月2日,八莫—臘戍—南坎戰線
杜聿明站在八莫的指揮部裡,沉默地盯着地圖,眉頭緊鎖。他已經在滇緬戰場上鏖戰了數月,可如今,這張戰場地圖上的局勢,比任何時候都讓他感到無力。
日本人已經投入了近衛師團、第48師團兩支整補滿編的部隊,合流正在猛攻臘戍和南坎,試圖圍殲新38師,而第18師團和56師團正在圍攻新22師,并試圖突破八莫的防線,将第五軍徹底殲滅在緬北的叢林裡。還有第33和55兩個師團,即将展開。
這一切,已經超出了他的掌控。
局勢已經明了:中國軍隊已經無力阻止日軍的推進,唯一的選擇,隻有撤退。
但問題是,怎麼撤?
撤退,不是國軍的特長。以往的撤退戰,最好的結局是丢下重武器、組織潰散後逃回國内,最壞的結局是全軍覆沒。現在,杜聿明手上的兵力仍然可觀——第五軍直屬部隊尚在,裝甲團、重炮營依舊可用,第200師、96師仍駐紮在密□□,第66軍位于南坎以東,而第11集團軍正在全速南下接應新38師。
但這些兵力,不可能反擊了。他能做的,是盡可能組織有序撤退,避免整支軍隊的瓦解。
這将是他最嚴峻的考驗。
南坎的防線岌岌可危,第66軍駐守在這裡,但他們的位置非常危險——如果日軍選擇從臘戍突破,而不是直接圍攻八莫,那麼南坎将成為他們的下一個目标。一旦南坎失守,整條滇緬公路的側翼就徹底暴露,連密□□都無法保全。
第66軍的張轸已經連續發出三封電報,向杜聿明緊急求援,他知道,如果不能及時增援,他們很可能會被日軍吞噬在叢林之中。
但杜聿明根本無力救援。
他隻能讓第66軍死守南坎,盡可能拖住日軍,争取時間。
孫立人的新38師,在臘戍已經被死死咬住。日軍的進攻如潮水般湧來,而孫立人的撤退路線正在被日軍步步封鎖。
—————————————————————
在八莫,傅宗良的團已經被圍困超過十個小時,他的部隊幾乎是拼着最後一口氣在戰鬥。
廖耀湘已經盡最大努力向杜聿明申請支援,但杜聿明能調動的,隻有第五軍直屬部隊的三個團、一個裝甲團、一個重炮營,而這些部隊本來就是八莫防線的最後屏障。如果投入援救傅宗良,就意味着八莫可能提前崩潰。
杜聿明的命令下得很快:“告訴傅宗良——再頂六個小時!”
但所有人都知道,傅宗良的部隊,恐怕連兩個小時都撐不住了。
此時此刻,林安的處境更加危險。
她還被困在日軍的炮火範圍之内,日軍的一個小分隊已經摸到了她所在的叢林,她必須想辦法逃脫,否則她不僅會丢掉自己的性命,整個空地協同體系也會崩潰。
無線電裡傳來摩根的聲音:“Ice,趕緊撤!日軍已經發現你了!”
但林安沒有撤退的路線。她的身後,是被日軍切割開的密林,前方,是新22師的殘存部隊。如果她選擇撤退,很可能被日軍狙擊手發現,直接被射殺。
她唯一能做的,是找到一處合适的掩體,盡可能撐住,直到飛虎隊能夠提供掩護。
“摩根,能給我争取點時間嗎?”她的聲音裡透着緊張,但依舊冷靜。
無線電沉默了一秒,然後摩根咬牙道:“Ice,咬住了,等着。”
這場戰役,勝負已分。
日軍擁有更強的兵力、更快的機動能力、更強的後勤支援,他們已經在緬甸戰場上掌握了主動權。
中國軍隊隻能選擇撤退,但如何撤退,才能最大程度地保存有生力量,才是杜聿明最大的挑戰。
孫立人的新38師,能否保持組織性,不會被日軍在撤退途中擊潰?傅宗良的殘部,能否撐住最後的防線,不讓八莫提前崩潰?第11集團軍的馳援,能否頂住日軍的合圍,不讓整支部隊被吞噬?
勝負已分,但這場戰役的走向,仍未完全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