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中國遠征軍優秀參謀小林 > 第122章 造勢

第122章 造勢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吉普車駛入西南聯大那片在戰火中頑強生長的校區時,林安的心情比預想的還要複雜。眼前的一切——土坯牆、茅草頂、泥濘的小路,甚至空氣中那混合着書卷氣與紅土味的獨特氣息——都與華盛頓的氣派、重慶的壓抑截然不同。

然而,這簡陋之中蘊藏的蓬勃的、自由的學術精神,卻又如此熟悉,熟悉得讓她心頭同時湧起酸楚與暖意。

但對她來自另一個時空的靈魂而言,“清華”二字喚起的,是更加遙遠、也更加清晰的畫面——水木清華,荷塘月色,綠草茵茵的大禮堂,設備先進的實驗室,窗明幾淨的教室……那是另一個和平年代的北京,一個她曾經無比熟悉、恍若隔世的家園。

空氣中那股熟悉的、兼容并包、思想碰撞、追求真理的學術氣息,卻又如此真切,将兩個時空的清華精神奇異地連接在了一起,讓她既心疼又驕傲。

這是她的母校,以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深刻地烙印在她的生命裡。守護它,或許正是她身處這個時代、投身這場戰争的某種潛意識的驅動力。

她深吸一口高原清冽的空氣,壓下翻騰的心緒,整理了一下軍容,走向那間挂着“校長辦公室”牌子的小小院落,前去拜會聯大常委、清華校長梅贻琦先生。

見到這位清瘦儒雅、目光沉靜如水的老校長,林安比面對任何軍政高官時都更加緊張和尊敬。她恭恭敬敬地行了一個軍禮,随即又深深一鞠躬,執了學生面見師長的禮數:

“梅校長,學生林安,離校數載,今日能再回母校拜見您,心中十分激動。”

梅贻琦先生擡起頭,他仔細看了看眼前這位英姿飒爽的女軍官,記憶被喚醒,臉上露出一絲溫和的微笑,點了點頭:“林安同學,我記得你。當年在課堂上,你的問題就比旁人刁鑽些。”

他示意秘書看茶,語氣帶着長者的溫厚,“不必拘禮,請坐。這幾年,你在前線的事迹,我們師生多有耳聞。以所學報效國家,是聯大的光榮,也是清華的光榮。”

“當年若無學校和師長們的庇護,尤其是在南遷途中,我們這些學生不知要流落何方。聯大‘剛毅堅卓’的精神,學生時刻不敢忘。今日回來,既是拜望師長,也是有事相求,希望能為母校、為國家再盡一份綿薄之力。”林安說。

“哦?”梅校長示意她繼續。

林安這才将籌建戰區翻譯處和寫作組,急需招募高素質人才的來意,以及堅持自願、男女不限、專業對口、唯才是舉的原則詳細說明,并懇請校方支持。

梅贻琦校長靜靜聽完,他自然清楚前段時間關于“強制征召”的風聲,也明白眼前這位特殊校友此刻前來推動“自願招募”的深意。

他略一沉吟,緩緩點頭道:“國家需要,聯大自當盡力。你以校友之身,奔走于軍國大事,如今又回來為國家延攬人才,很好。”

他語氣平靜卻自有分量,“既然是自願報名,又是為抗戰服務,學校方面會給予必要的便利,包括場地、公告等。你放心去辦吧。”

走出校長辦公室,昆明的陽光有些晃眼。林安眯了眯眼,腦子裡卻在飛速運轉。

梅校長答應給便利,但這“便利”要如何使用,才能最大限度地觸達并打動聯大這群思想活躍、又普遍對官方組織帶着幾分審慎甚至反感的學生?

她想起黃仁霖那邊提過,勵志社可以協調學校裡的三青團組織提供“支持”。

林安對此不置可否。她太清楚了,在聯大這種地方,靠官方色彩濃厚的三青團來發動宣傳,效果恐怕适得其反。

她自己讀書的時候,多數同學,尤其是那些真正有獨立思想的“自由主義分子”,或許表面上不說,心裡卻可能對這些組織敬而遠之,甚至暗自鄙夷,認為那是“官迷”鑽營的階梯。

若是由三青團出面搖旗呐喊,怕是先把一大批潛在的優秀人才給吓跑了。

眼下最可行的,還是得靠宣傳本身的力量,靠信息自身的沖擊力。她需要用一種全新的、更能觸動人心的、超越黨派色彩的方式,來打動這群見慣了各種壁報、聽慣了各種講座的“老油條”們。

查良铮最先聽出林安話裡不一樣的意味。

“我們要做的,不是簡單的征兵廣告。”林安環視衆人,目光落在桌上的一份翻譯稿上,“而是要講一個故事——一個關于戰争,關于國家,也關于我們每一個人的故事。”

會議室裡坐着的,除了趙夢醒、查良铮,還有幾位來自第五軍政治部的同僚。大家原本以為林安會帶來一套常規的宣傳文案,可她說的“故事”,聽上去倒像是要打造一場戲劇,又像是某種...包裝?

“宣傳核心,就用這篇文章。”林安指了指那篇刊登于《時代》周刊上的《我的故事》,“我們中文譯稿再打磨一次,要既動情又真實。”

趙夢醒點點頭,查良铮則皺了皺眉。

他忍不住問:“用你自己?”

林安點頭:“用我經曆的戰場,用我寫下的文字。”

她語氣平靜,但接下來的話卻讓查良铮仿佛被人當頭一棒:“我希望将封面照和那張與羅斯福總統、蔣夫人的合影一起放大,張貼在宣傳海報的顯眼位置。”

查良铮頓了一下,臉色微變。他本想說些什麼,卻一時找不到措辭。旁邊幾位同事互相看了看,也都流露出一種微妙的困惑。

這不是他印象中的林安。那個曾經在辦公室裡因一個翻譯詞語和他争論半天的“小林”,那個和大家一起擠過南遷的火車、吃過昆明街頭茶館小點的同窗——她從不是這種會把自己照片擺在海報正中央的人。

可眼前的林安,坐姿筆挺,語氣毫無遲疑,像是在發布一條戰術命令。

查良铮終究沒忍住:“你确定要用這些照片?用你個人形象做宣傳主角?”

林安擡頭看他,神情沒變,眼底卻多了幾分克制的疲憊。

“我知道你在想什麼,”她輕聲道,“你覺得這樣不體面,甚至有些……嘩衆取寵。”

查良铮沒有點頭,也沒有否認,隻是将目光落回稿紙上。紙上是林安寫下的文字,講戰地、講死亡,也講一個普通人如何在血與火中尋找意義。

他想,她并不是在撒謊,可為什麼要用這種方式?

“我也不喜歡。”林安像是自語,“說真的,這種自我放大的感覺很令人作嘔。”

她低頭拿起那張合影照片,白邊有些卷起,照片中的她與羅斯福夫婦站在一起,面帶得體的笑容,像某種提前塑形好的标本。

“但如果這些能讓更多人注意到我們要做的事——如果它能換來一百個、五十個、哪怕二十個精通英語、有寫作能力的青年站出來,我就得做。”

她頓了頓,指尖輕輕摩挲照片邊緣,仿佛在确認那張臉是否真的是自己。

“我需要流量,”她低聲說,“需要目光。因為我知道那些工廠、那些前線,需要人。”

“所以我可以不要臉。”她擡起頭,眼神平靜到幾乎殘酷,“哪怕抛頭露面,哪怕沽名釣譽,隻要能招來人,就值得。”

查良铮看着她,一時語塞。所有的質疑、震驚、排斥在心中盤旋,卻在她的那句“我可以不要臉”之後轟然散落。他不知道林安是怎麼走到這一步的,也不願承認自己心中那點“矜持”此刻顯得有些脆弱和虛僞。

“這不是你。”他最後還是說了這麼一句。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