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直好好工作下去,是沒有什麼浪漫可言的。
隻有在深刻的悲傷中,才能寫出美。
四、男頻不寫悲劇嗎?
不過我的丈夫有不同的看法。《小林》的第一個讀者就是我丈夫,也是他提出了去華盛頓、見杜魯門、進中央等等一系列設想。我們也每天都讨論二戰的可能的發展進程,包括如何登陸日本、在曆史上有何依據;杜魯門是否必然上台;等等。
這些頭腦體操也是很爽的,可以說是我日常中最喜歡讨論的事情,也是我小說中的重要爽點。
但是他看到我寫的不适應第五軍的優渥環境、對戰友死亡的憂郁、對自己因為别人的死而獲得名聲的不适。
他提出了疑問說,好像在網絡男頻小說裡很少看到這些東西。這些悲傷的東西當然是符合邏輯的、存在的,可是男主總是能夠打怪升級,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主要關注點也是在世界政治的推演上。
他給我多次推薦《鐵血大民國》,我是看了好幾次也沒看進去。
這讓我忍不住想:我這種對悲傷和悲劇的偏好,究竟是個人特征,還是某種女性共有的特質?這是否與所謂的“配得感”有關?
五、矛盾
社會規訓出來的,是一個xp是慕強的我,也是一個一心要往上走的我。
可是還是那句話:女主不仰望男主,愛情就不可能好看。愛情好看,女主就得仰望男主。
如果女主發展順利,隻能産生一個“仰望——平視——超越——不愛了”的思路。
或者女主隐身,産生“仰望——(男主)跌落——悲傷”的發展,但這是一個很痛快的、很美的悲劇。是久經考驗的悲劇的範式。
項羽被困垓下是如此、《步步驚心》裡的十三是如此、屈原是如此、陳官莊更是如此。
但這種悲劇,不可避免的與女主的個人發展沖突。
如果女主仍然成功,男主跌落之後,會像是媽媽照顧兒子一樣,不可愛了。
如果女主也很平凡,固然可以紅袖添香,如若曦、如綠蕪、如小秋、如虞姬,她們的愛情會很美,但卻使我感到不甘心。
(因為放到民投裡來看,最圓滿的女主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宮繡畫的水平。男主逐鹿中原,女主的能量就這?也太讓人不甘心了。)
六、怎麼辦
恐怕隻有等到下一代女性,不再持有這種慕強的xp,才能破局了。
所以每當從享受悲劇裡脫離出來,反思自己的時候,總感覺自己腦子裡的“反動”成分還很深。恐怕很需要“深挖”、“清洗”一下。
雖然自己算是一個獨立女性了,可是xp是不會騙人的。這樣一想,其實很悲傷。這就叫天生的奴性思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