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靜止(穩定性,有條件性)
(3)物質運動與時空
1.時間和空間是運動着的物質的基本存在形式。時間是指物質運動的持續性,順序性,特點是一維性,空間是指物質運動的廣延性,伸張性,特點是三維性。
2.具體物質形态的時空是有限的,而整個物質世界的時空是無限的,物質運動時間和空間的客觀實在性是絕對的,物質運動時間和空間的具體特性是相對的。
易錯點4:三種存在形式(運動,時空,實踐)
①運動:物質的存在方式
②時空:運動着的物質的基本存在形式
③實踐:人的存在方式。
物質,運動,時空具有内在統一性,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都以具體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
易錯點5: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時間與空間
1.人類的時空觀念随着人類認識的不斷發展而拓展
2.靜止是運動的衡量尺度。靜止是特殊狀态的運動,是一種緩慢不顯著的運動
3.沒有離開物質運動的純粹時間和空間,也沒有離開時間和空間的物質運動。
五、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必背)
(1)物質決定意識
1.意識起源:
①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産物
②意識是社會曆史發展的産物,社會實踐,勞動在意識産生和發展中起着決定性作用。語言促進了意識發展。
2.意識本質:
①意識是特殊物質,即人腦技能和屬性。是客觀内容和主觀形式的統一,意識是物質産物,但不是物質本身。
(2)意識反作用于物質
1.意識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
2.意識具有創造性
3.意識具有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
4.意識具有控制人行為和生理活動的作用
易錯點6:物質與意識
①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但意識不能脫離物質而存在
②不管意識對錯,都是對客觀物質世界的主觀印象
六、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的辯證統一(必背)
(1)正确處理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的關系
①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确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
②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能正确認識和利用客觀規律
③尊重事物發展規律與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辯證統一。實踐是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統一的基礎。
(2)正确發揮主觀能動性
①從實際出發,努力認識和把握事物發展規律
②實踐是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基本途徑
③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依賴于一定的物質條件和物質手段
七、意識與人工智能
(1)人工智能的内涵
内涵:對人腦組織結構與思維運行機制的模仿,是人類智能的物化。
(2)人工智能能不能取代或超越人類智能
不能達到人類智能層級,不具有人意識,也不能取代或超越人類智能。
①人工智能不具有情感,信念,意志等人類意識形式
②社會性是人意識的本質屬性,人工智能不具有
③人類特有的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和意識的現實形式,人工智能不具有。
人工智能不具備,情感,語言與社會屬性(人特有)
八、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及其意義
(1)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
世界物質性統一原理是馬關于世界本質問題的一個基本原理,其内容包括:
①世界是統一的
②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
③物質世界的統一性是多樣性的統一
人類社會也統一于物質。
①人類社會依賴于自然界,是整個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
②人類獲取生活資料的活動是物質性的活動
③物質資料的生産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集中體現着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2)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的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其理論意義: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是馬哲的基石,馬哲一系列原理以此為根據與前提,從而形成了徹底的唯物主義一元論的世界觀。
其實踐意義: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是我們從事一切工作的立足點,一切從實際出發是唯物主義一元論的根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