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真理與價值
一、真理的客觀性
1.真理含義
含義:人們對于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客觀性含義
真理具有客觀性,凡真理都是客觀真理。真理的客觀性,一是真理内容是客觀,真理中不包括以人的意志力轉移的客觀内容。二是真理的标準是客觀的,客觀的社會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客觀真理同堅持唯物主義世界觀以及唯物主義反映論。
3.主觀真理論
一切唯心主義都否認真理的客觀性,宣揚主觀真理論。兩種典型表現有:一是馬赫主義,認為真理是思想形式。二是實用主義,認為有用即真理
4.真理的客觀性決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真理一元性:對于特定認識客體來說,真理有且隻有一個,不因主體認識的差别和變化而改變
二、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及其辯證關系(必背)
1.真理絕對性:真理内容表明了主客觀統一的确定性和發展的無限性。一是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同客觀對象相符合的客觀内容。二是人類認識按其本性來說,能夠正确認識無限發展着的物質世界。
2.真理相對性:人們在一定條件下對事物的客觀過程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确認識總是有限度的。一是真理所反映的對象是有條件的,有限的。二是真理所反映客觀對象的正确程度是有條件,有限的。
3.真理絕對性和相對性的辯證關系
真理絕對性與相對性是辯證統一的。任何真理性的認識都是由真理相對性向絕對性轉化過程中的一個環節,這是真理發展的規律。
①二者相互依存。人們對于客觀事物及其本質和規律的每一個正确認識,都是在一定範圍内,一定程度上,一定條件下的認識,因此是相對與有局限。但在這一定範圍内,一定程度上,一定條件下,它又是對客觀對象的正确反映,因此是無條件,絕對的
②二者相互包含。一是真理絕對性寓于真理相對性中。二是真理相對性必然包含并表現着真理絕對性。絕對真理與相對真理不可分,沒有離開絕對真理的相對真理,也沒有離開相對真理的絕對真理。
4.真理絕對性與相對性的根源
真理絕對性與相對性,根源于人的認識能力,是思維能力的矛盾本性,是人的思維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或人的認識能力的無限性和有限性的矛盾。
5.反對絕對主義和相對主義(略)
6.以科學的态度對待馬
馬作為科學真理,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一。以科學态度對待馬,正确處理好堅持和發展的辯證關系。
易錯點1:真理的客觀性與一元性
真理本質上是一種認識,内容是客觀,而形式是主觀。真理一元性針對真理所反映的客觀内容,從真理主觀形式來看,人們對同一真理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但在内容上對同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反映。
三、真理與謬誤(必背)
1.謬誤内涵:同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相違背的認識,是對客觀事物極其發展規律的歪曲反映。
2.真理與謬誤的辯證關系:
①真理與謬誤是對立的,兩者是性質不同的認識,它們是對立的。
②真理與謬誤是統一的。兩者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真理和謬誤在一定範圍内的對立是絕對的,但超出一定範圍,它們就會互相轉化,真理變成謬誤,謬誤變成真理。
3.真理與謬誤的方法論意義:我們要善于堅持和發展真理,敢于和善于同謬誤作鬥争。吃一塹長一智,人們分析失敗原因,化不利條件為有利條件,就能做到失敗乃成功之母。
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
1.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的依據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由真理本性和實踐特點所決定
①真理本性是主觀和客觀的一緻,符合。
②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物質活動,是溝通主觀和客觀的橋梁,具有直接現實性的特點和優點。實踐能把主觀認識同客觀實在聯系起來加以對照,從而判明主觀與客觀是否一緻,辨明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實踐的直接現實性品格,是實踐能夠檢驗真理唯一标準的主要依據
2.邏輯證明是對實踐标準的重要補充
邏輯證明是根據前提條件推斷出某種結論的思維過程,是對實踐标準的一個重要補充,但不是檢驗真理的标準。邏輯證明中使用的邏輯法則,是在實踐中産生,必須經過實踐檢驗方能獲得真理性。
五、實踐标準的确定性與不确定性
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标準,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統一。
①實踐标準的确定性(絕對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凡是經過實踐證明的一切認識都是客觀真理,具有不可推翻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