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時間:東漢初平三年四月二十】
【叮——簽到成功,獲得“積木玩具(一套)”】
回到丹陽後,王鏡便全身心投入造紙大業。
她先是派出人手,在城中各處收購爛麻繩、破漁網,還有麻布邊角料。這些平日裡無人問津、被視作垃圾的東西,在王鏡眼中,卻是白嫖的造紙原料。
造紙第一步是浸泡原料,王鏡大膽改良,把漚麻池裡的水換成了尿堿水。這一改變可把工匠們折騰壞了,那刺鼻的氣味熏得大家紛紛捂住鼻子幹活。沒想到,這看似離譜的做法竟收獲奇效,原料浸泡一段時間後,竟産出了細膩的白漿,工匠們都驚得合不攏嘴,對王鏡的奇思妙想佩服不已。
為了提高造紙效率,王鏡又盯上了翻車。她指導工匠将翻車改造成竹筒水車,接上木槌,利用水車轉動的力量,實現了自動捶麻搗漿。原本耗費人力、進度緩慢的工序,如今變得輕松又高效。就連原本要被燒掉的麥稈,也被王鏡變廢為寶,混進麻漿參與造紙。
處理完原料,便是抄紙環節,把麻漿倒進大陶缸攪,用帶窟窿的竹筐當作抄紙模,往缸裡一撈再拿出來晾曬,就能曬出黃紙。
王鏡還決定壓花打标。趁着紙還未完全幹透,拿着刻着“丹陽草紙”的木戳,用力往上一摁,印記便清晰地留在紙上。
造出的黃紙雖糙,但包貨、糊窗、如廁都用得上。而且紙上帶字,百姓用它擦屁股時,都覺得倍兒有面子,仿佛用上這紙,自己也變得不一樣了。
因此黃紙一經推出,便迅速在百姓中傳開,而且生意供不應求。
百姓們奔走相告,街頭巷尾都在傳頌:“咱郡主可太貼心啦,連擦屁股這事兒都替咱操心!用這紙擦屁股,比竹片舒服!”
白紙(書寫紙)與黃紙截然不同,走的是高端精品路線。
選材講究,精選丹陽山地特産的嫩苎麻、構樹皮,質地優良,還特意加入織坊的桑蠶絲渣增韌,對外宣稱,“此紙摻了皖南蠶絲,寫字如撫美人肌!”
造紙工序更是精細繁雜。捶打環節,利用水力與人工協作,持續捶麻整整三個時辰,直至纖維變得細膩如棉絮。
抄紙時,采用細竹簾搭配紗網雙層過濾,造出的紙張薄如蟬翼,且厚薄均勻,毫無瑕疵。
為防止洇墨,将紙張浸泡在楮樹汁中施膠。再用光滑的蚌殼精心碾壓紙面,完成抛光,讓紙張表面平整光亮。
漂白工藝獨具匠心,混入米湯後曬紙,紙張呈現出溫潤的象牙白。
抄紙的竹簾上刻有雲紋,抄紙時印出流雲暗紋别具一格。還在紙漿裡混入艾草粉,紙張自帶淡淡艾草香,聞之令人心曠神怡。
為打開銷路,王鏡巧妙營銷,打出“不用此紙者,非名門也”的口号。
這話一出,精準戳中士族們互相攀比的心理,迅速勾起了士族們的興趣,他們本就追求風雅精緻,聽聞此言,紛紛豪擲千金搶購。
一時間,丹陽雲紋紙成為士族階層競相追捧的對象,不僅在丹陽郡内供不應求,還遠銷周邊郡縣,王鏡的造紙産業聲名遠揚,徹底打開了高端紙品市場。
王鏡将擦屁股和寫字這兩種用紙需求徹底區分開來。
她推出的草紙價格親民,走薄利多銷的路線,深受百姓喜愛,賺得盆滿缽滿。而面向士族打造的雲紋書寫紙,溢價高達十倍,士族們卻趨之若鹜,心甘情願被“薅羊毛”。
當有人提出草紙也能寫字時,又會有人反手甩出一刀泡水的草紙,“你來試試?寫‘匡扶漢室’變成‘匡扶汗屎’!”惹來衆人哄笑。
草紙用于日常,登不得大雅之堂;雲紋紙專供書寫,是身份與品味的象征。此後,不同階層各取所需,王鏡的造紙生意愈發蒸蒸日上。
王鏡還在雲紋紙上寫下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兩句詩,命人将這題詩的雲紋紙精心裝裱,送往太平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