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完工分後,知青們就放春節假了,因為他們這裡冬天端,所以年假也隻有十五天,但冬天沒什麼活,上工的日子也得到二三月份,所以隻要跟跟隊長好言一番,多是能得一個多月的假,此時知青所的知青、包括寄住在老劉家的胡向前,都洋溢着笑容收拾行李準備回家去。
淩正雖然也是知青,因為不知父母下放到哪裡,也沒處可去,所以這幾年過年都是自己一個人在知青所裡啃窩窩、喝稀粥,也就過年時候能喝兩頓肉湯,餃子什麼是沒有的。
現在的淩正和紀平陽來了之後,搬到了老房子住,附近幾百米就他們一家,趁着下雨天多做一些熟肉、各種肉餡的飯團之類的速食肉食存在莊園裡,還能在夜裡睡不着時加頓餐,到了冬天就更好,大家都不怎麼出門,關緊了門窗,偷偷漏出的肉香味被大雪淹沒,不是專門來他們家的人幾乎聞不到。
這分了肉,村裡家家戶戶都在做肉、熏肉,他們也能趁着機會多做一些,估計今後一年都不缺熏肉吃。
這小半年他們吃得好、也鍛煉,原本瘦的麻杆一樣瘦弱的身子骨也變得健壯,枯黃的頭發也長長剪了兩次,如今頭發略有些長的紀平陽,發色是泛着健康光澤的亞麻棕,人小臉也捂白了,看着軟軟糯糯的像極了現代的奶油小生。
而剪成寸頭的淩正看着更像是個硬漢,黑硬的頭發茬子讓人一看就不好惹,更何況藏在衣服底下的六塊腹肌,但因為從小謹小慎微的長大,到了這裡更是異界之魂,安分守己的也沒人招惹他們。
原書劇情還沒開始,那個渣男知青還沒來他們村,趁着這段時間好好過安穩日子,也囤積物資以便應對不時之需,等五六年以後知青返城也能有安身立命的資本。
如今他們莊園裡已經有十幾條熏豬肉、臘肉,還有煙熏、風幹的雞、兔、鴨、魚若幹,整整齊齊的挂在空間的棚子裡,看着頗為壯觀,而莊園的草地,除了前往加工坊、魚塘和各個小屋的路留了一條,就剩下這麼一塊地沒被開墾,剩餘的全部開采出來,種上各種作物,每天收獲的喜悅讓他們不亦樂乎。
值得稱道的是,經過半年的努力,魚竿和機器都解鎖了,用魚竿和魚餌釣魚可以釣到幾十斤重的淡水魚,味道十分鮮美,并沒有獨特的腥味,螃蟹、泥鳅、龍蝦什麼的也都有,隻不過很少釣到,當初他們用盆舀的隻是最普通的特産魚罷了。
機器更像是現代化農業的機器,無人駕駛的灑水機、播種機和收割機忙忙碌碌的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勞作,兩人興緻來了也會親手去采摘果實,隻不過是随手摘來随時吃了。
現在他們已經升到了四十級,解鎖了一大堆水果、糧食種子,有許多他們聽都沒聽過,比如猴面包樹和怪怪糖豆種子,但不妨礙他們摘猴面包和糖豆吃。
這期間也解鎖了豬、牛,還有新增了雞鴨等的品種,比如除了最原始的草雞,現在着重養的柴雞和烏骨雞,一開始的肉鴨也被番鴨、白鹜鴨代替,豬則是普通的家豬,牛則是産奶的奶牛。
有了牛奶和糖豆,加工坊能做的東西就更多了,除了鹽需要花金币買,其餘的都是自産自制,什麼曲奇餅幹、果醬餡餅、各種水果派、布丁、面包蛋糕之類的,隻有你想不到,沒有做不到,所以這個冬天,真是美美的貓冬的日子。
還好淩正默默加大了運動量,不然就憑這些前世都很少吃到的美食,恐怕早就變成了衆人眼中的異類,這偌大劉家村唯二的大胖子。
憑着紀平陽對甜食和肉食微弱的自制力,少吃是不可能的,運動更是缺斤少兩、糊弄了事,淩正隻好在床上幫他加大運動量,對于紀平陽哼哼唧唧的控訴,淩正隻當他是不知良藥苦口。
平日裡都能過的如此舒坦,過年更是不容疏忽,兩人從小在院裡長大,什麼手工活都是做慣了的,更别提每次過節的額外美食都是大家一起做,包餃子、做月餅、青團什麼都是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