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雲漢昭昭 > 第110章 茅季

第110章 茅季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驿站有一間房甚是通透敞亮,被華景用作日常處理公務的書房,華書也在屋内支了張書案,夜裡仍在翻翻閱閱寫寫畫畫,瞧着倒比華景還忙些。

華景見她心緒安甯,鵲枝也規規矩矩照顧妥帖,便放心不少,休息間踱步到她身旁,看了一會兒好奇地問道:“你想開書塾?”

華書停筆回頭:“嗯,有這個想法,但也不僅僅是書孰。”見華景面露疑問,華書補充道,“阿兄可知我講詩書時,何人聽得最入迷?”

華景挑眉:“不是給小兒郎們講書?”

華書把寫好的書簡一一展開:“前番我受符先生相邀在軍營講書,将士們初時并不配合,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但是沒幾日就變得格外認真,尤其是匈奴遺民,這次民間講書竟也是同樣的情況。”

自冠軍侯攻下武威,渾邪王率部衆投降,朝中恩赦匈奴衆人可遷移至隴西、北地、上郡、朔方、雲中五處,号五屬國,但也有一些匈奴遺民戀土情切留在武威。

武威郡百姓聚居,語言漸趨統一,但漢文難習,匈奴遺民多不擅于此,大字不識的一抓一大把。

華景歎道:“匈奴曆來崇敬漢家文化,倒也不算稀奇。孔子曰:有教無類,他們既誠心向學,你一并教了其實也無妨。”

華書話題一轉:“武威軍中有幾個騎射功夫甚是不凡的小将,皆是被雁将軍破格提拔的匈奴遺民,我觀匈奴遺民多擅騎射,卻僅被納入田卒,空有勇力投報無門,豈不浪費?”

華景聞言眉頭一皺:“你所言不錯,但騎兵是正卒,投入頗高,又是對抗匈奴的主力,素來以我大漢子民為主,畢竟非我族類,匈奴遺民抱團容易生事。”

華書打斷道:“兄長這話我卻要駁一駁了。渭源鄉有一人名喚仆安夜,是匈奴出身,其人行事張弛有度,不徇私情,不畏強權,所以得百姓推舉為遊繳;他的大兒子取名仆照,新婦也是漢女,敢問阿兄,仆安夜這名喚仆樂的小孫女,是漢人還是匈奴?”

華書說着話眼睛亮極了:“阿兄,你說一片疆土的屬權是如何體現的呢?是在陛下建章宮的疆域圖上?在大漢的鐵蹄之下?還是漢将的弓箭射程之内?都不是!”

她起身踱步到牆上挂着的疆域圖前,手指在武威郡處撫摸着,聲音雖小卻铿锵有力:“它在人的心裡,這塊兒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他們認為自己是哪國子民,那這就是哪國的疆土!”

此話一出,華景頓時胸中一振,沉默良久才歎氣道:“阿書比為兄更得外大父所傳。”

華書垂眸一笑沒有再多言。

一片大漢疆域上的百姓究竟是匈奴還是漢民,不在血脈,不在外貌,不在語言,而是在他們心中,認為自己是什麼人。

說到底,這些遺民都隻是最普通的百姓,朝中對五屬國多有寬宥,各以本國之俗,而武威郡這些匈奴遺民,既然選擇不随渾邪王内遷,自覺接受大漢律令,便說明他們有心向漢,若得教化,他們就是漢民!

而這教化便可從書塾開始。

“不過也不能隻靠書塾,幼子由師長教習,識字、讀書、明理,自然能明白何為忠君愛國,但已經成年之人,尤其是那些以匈奴身份長大的人,想要教化他們,必得多花些心思。

華景沉思片刻,問道:“你有什麼想法?”

“簡而言之,以理服之,以利誘之,以情動之。”

“何解?”

“以詩書禮義作為教習内容,讓他們信服儒家觀念,是為以理服之;以考核學習優者給予獎賞,甚至是正卒待遇,是為以利誘之,鼓勵通婚,善待匈奴遺民,免費給幼兒開蒙,是為以情動之。”

華景疑惑:“就憑借今日有匈奴遺民去聽你講書,你便想到了這麼多?”

華書淡笑未答,朝中重臣居于高位,不曾與百姓相處,她不過是比旁人與百姓接觸更多、了解更深,又有金日磾受劉徹重用這般的珠玉在前,是以提前想到罷了。

這是一盤大棋,若當真可行,五屬國也可以此令同化。

隻是這局棋暫時還不能由她來親自執棋。

華書把手上梳理好的書簡一一理清,交給了華景:“阿兄呈報陛下吧,推薦何人主理、何人拟教案、何處為始何處需緩都列上了。”

至于她……

她拿出正在寫的教案,靜靜地看着。

這段時間她就安安靜靜教幼童們讀書識字,若興緻來了,再指點幾個像小寶一樣有天分的小兒郎甚至小女娘學學射箭,等到五月太子加冠,定下親事,她就可以回長安了,到那時,自有另一番天地等着她。

也很好了。

華景捧着華書的教化之策眼睛都移不開,自然沒有注意到華書的神情,臨睡前與仲迢聊到此策,歎口氣道:“咱們這小公主還真是投錯了胎,有抱負,有智計,還有勇力,若是男兒身,在朝堂可做謀臣,在戰場可做良将也。”

仲迢:“咱們公主獨身遠行,智計救友,軍營随訓,傳道授業,我倒覺得女兒身絲毫沒耽誤她。”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