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給古人盤點我推的曆史名人們 > 第5章 湯顯祖、馮夢龍

第5章 湯顯祖、馮夢龍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

明·成化/弘治/正德時期

堡宗這個稱呼,大家越品越覺得微妙……

朱見深:廟号好像沒有堡宗這種說法吧?

朱祐樘:這裡不是堡宗專場……難道你還真想整個堡宗專場不成?

“這個堡宗……”朱厚照嘴角微抽,“該不會是我想的那個人吧?”

【從《邯鄲記》來看,湯顯祖的創作心态是矛盾的。一方面,他懷着對陰冷俗世的厭倦,想要放下凡心抛開雜念從容出世。另一方面,他又無法克制自己“意氣慷慨,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意識,他深知“天下忘吾屬易,吾屬忘天下難!”

這就導緻了《邯鄲記》中總是流露出對世道的憂思,對貧苦百姓的關懷。所以在《邯鄲記》盧生被呂洞賓度脫了卻凡心的故事之中,不僅能夠看到湯顯祖以佛教尋求出路的迷茫心态,還有他對人性“矯情”的批判、對奸佞橫行的憤怒。他将自己在宦場中的失敗經曆與對晚明現實的憂患意識聯系在一起,使得《邯鄲記》全劇都浸染着他作為失落士子的悲觀心緒與救世心願。】

-

明·萬曆時期

“以天下為己任。”朱翊鈞閉眼,“這湯顯祖确實是個正直的人,也有能力治理一方。”

可是……

朱翊鈞頭皮發麻:他太叛逆了,他還會罵朕!

該不該召他回來,回來之後該給個什麼官職,這些都得細細斟酌。

-

明·崇祯時期

“唉!”馮夢龍搖頭歎氣,“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

【作為湯顯祖“臨川四夢”的重要組成部分,《邯鄲記》和《牡丹亭》一起诠釋了湯顯祖的主要思想。它們都是通過夢,對不同的情欲進行解釋;通過不同的夢,不斷對“情”進行深化和變幻;通過夢境和現實的反複交織,推動劇情達到高潮。

我們已知《邯鄲記》揭露了晚明官場的腐朽,那麼,《牡丹亭》又講述了什麼呢?】

“這個我知道!《牡丹亭》講的是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故事!”有人大聲回答道。

才子佳人的佳話,誰人不心喜,又有誰人不羨慕呢?

【《牡丹亭》是湯顯祖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中國戲劇史上的一座豐碑。該劇描寫了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之後傷情而死,化為魂魄尋找現實中的柳夢梅,兩人上演了一出人鬼情未了,最後杜麗娘起死回生,終于與柳夢梅永結同心的故事。

在具體分析牡丹亭之前,我們需要簡單了解兩個對湯顯祖産生了挺大影響的人物——李贽和羅汝芳。】

聽故事聽得津津有味的羅汝芳和李贽:啊?

我倆有什麼好說的?

【羅汝芳,明中後期著名哲學家,泰州學派代表人物。泰州學派由王守仁的弟子王艮創立,這一學派承繼了王守仁哲學思想中有積極意義的部分,加以發展,又稱“□□王學”。該學派抨擊程朱理學,懷疑封建教條,反對束縛個性。】

二程和朱熹:……

宋朝的腐敗士大夫們:看吧,我們就說理學不是個好玩意兒!

明朝腐儒們:不管怎麼說,理學才是正經該學的聖賢書吧?這王守仁的弟子怎地如此大逆不道!

【羅汝芳被譽為明末清初啟蒙思想家的先驅。說到這,明末清初咱比較熟的思想家大概就是顧炎武?畢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實在是太振聾發聩了。

這位大思想家的人生也挺跌宕起伏的,眼睜睜看着明朝滅亡、又為複國四處奔走,可惜複國夢終究破滅,最終隻能選擇終身不仕清。“地下相煩告公姥,遺民猶有一人存。”我想,這大概不僅是顧炎武一人的心聲,更是千千萬萬明朝遺民的心聲吧!

回想顧炎武那絕食殉國的母親對兒子的臨終囑托:“我即使是一個婦人,身受皇上恩寵,與國俱亡,那也是一種大義。你不是他國的臣子,不辜負世代國恩浩蕩,不忘記先祖的遺訓,那麼我就可以長眠地下了。”再想想明朝滅亡的時候那些投降投得格外麻溜的官員,呵,這思想覺悟都不配給人家王老夫人提鞋!

文官這倆字在你明都快成一個貶義詞了!】

大明文官們很窩火,但,沒有用,他們阻止不了開嘲諷的阿藜,也打不着那些沒骨氣的投降者。

-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不同時空下,無數年輕人眼中燃起了火苗。是啊,守衛吾土,是每一個生存在這片土地上的人的責任。

-

明·崇祯時期

朱由檢閉上了眼,作為皇帝,他本該因為聽到有官員背叛大明投降而憤怒,可他卻被那句“地下相煩告公姥,遺民猶有一人存”觸動了。

他有一顆當中興之主的心,可後世人卻告訴他,他是亡國之君。這極大地打擊了他的信心,有那麼一瞬間他心頭也曾閃過“會不會不是朕的錯,而是那些大臣的錯?”的想法,如果“大明亡在你手上了”這句話是當下的人對他說的,他必然會堅定地抱着那個想法不動搖,但這句話是後世人說的。

來自幾百年後的蓋棺定論,他根本無力去辯駁什麼,聽後世那個小姑娘的語氣,她對大明皇帝的态度雖說不上壞,但也沒有好的意思。可見,在後世人眼裡,皇帝是有錯的。

這是個很殘忍的事實,他,朱由檢,沒有自己想象中那麼有能力。之前他不知道自己如何做才是對的,也不知道已經被告知亡國的自己該不該堅持下去,堅持下去又有什麼意義?

而“遺民猶有一人存”,這句話仿佛是在告訴他堅持的意義,如果大明倒下了,大明的子民們将會面臨什麼樣的未來呢?

朱由檢覺得,他或許該端正态度,好好想想,以後要以一種什麼樣的态度來面對天下人了。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