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給古人盤點我推的曆史名人們 > 第20章 大明十六帝那些事

第20章 大明十六帝那些事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朱棣:……

【可能是朱元璋的偏心讓朱棣十分意難平吧,以至于咱們永樂帝上位之後對宣傳“爸爸愛我”這件事特别執着,編了不少一眼看起來就很假的小故事,比如朱元璋其實不喜歡朱标而是喜歡他之類的,就差把“我才是我爹最愛的兒子”這幾個字貼腦門上了。嗯……挺可樂的,掩耳盜鈴不可取啊永樂大帝!就算你爹不愛你你也還是明朝最厲害的倆皇帝之一,毋庸置疑。】

-

明·洪武時期

“哈哈哈……”朱樉拍着朱棣的背毫不留情地嘲笑道,“這種假得不行的故事你是怎麼想出來的啊四弟?”

朱棡意味深長地看了朱棣一眼,道:“四弟,大白天的少睡點覺。”

“老四,咱不喜歡你大哥?”朱元璋似笑非笑地看着朱棣。

雖然大家都明白朱棣編小故事的緣由不是阿藜說的那麼簡單,但這不妨礙他們拿這件事取笑當事人。

朱棣頭皮發麻,不想說話。

做這些事的明明是未來的永樂帝,為什麼現在尴尬的是自己啊?

-

明·永樂時期

朱棣:……

朕知道很假,你不需要說得如此大聲!

朱高熾/朱瞻基:憋住,不能笑,要給爹(爺爺)留點面子!

【朱棣在位期間呢,設内閣、立東廠,這倆一個在未來成了重要的輔臣機構,一個跟他爹設的錦衣衛并稱“廠衛制度”,都是明朝的特色,對明朝後續影響十分深遠。

軍事上,朱棣組建了京師三大營,其中用火器裝備的神機營是明朝戰力較強的機械兵種。也是明朝早期火器部隊領先于世界的佐證。】

-

明·永樂時期

“朕就知道設神機營沒有錯!”朱棣心情振奮起來。

既然現在還是領先的,那就讓它一直領先下去!

-

秦/漢/唐

“火器?”嬴政、劉徹、李世民三人都對這種新武器産生了興趣。

【文化上,朱棣命人組織編修的《永樂大典》,收錄了自先秦至明初的七八千種書籍,保存了大量的文獻資料,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百科全書,也是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不過可惜的是,近代由于西方的劫掠,《永樂大典》大量丢失,之後又因為各種矛盾和清廷圖書管理人員的堅守自盜,《永樂大典》進一步散失,直到現在已經隻剩八百餘卷且還四散在世界各地。】

-

西漢·武帝時期

“編書嗎?”劉徹若有所思,“或許朕也可以試試搜集民間的民歌和典籍?”

-

明·隆慶時期

“什麼!怎麼能遺失那麼多?”

高拱、張居正等曾負責主持重錄《永樂大典》的官員震驚不已。

聽到這個噩耗,他們突然有了向今上奏請多錄幾份《永樂大典》保存的想法。

-

明·永樂時期

“劫掠、四散在世界各地……”朱棣臉黑得宛如鍋底,這種被人搶到自己頭上的感覺真是一點都不好。

這就是落後的下場?發展,必須好好發展!

【在都城選擇上,朱棣決定遷都北京,開啟了有明一代“天子守國門”的傳統,這是極具戰略眼光的。北京處于北方農業區與牧區接壤處,交通便利,形勢險要,是漢蒙各族貿易的中心以及北方政治與軍事要地,定都于此不僅可抗擊自北入侵的蒙古人,且可進一步控制東北地區,由南則可統領中原,有利于維護全國統一。】

-

明·仁宗時期

看到這裡,打算遷都的朱高熾愣住了。

-

明·洪武時期

“放棄了藩王,選擇自己上嗎?”原來這就是北京變成都城的原因。朱元璋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兒子比自己更有魄力。

-

唐·太宗時期

“天子守國門。”這句話令李世民也跟着熱血沸騰起來,“之前見後世人對明朝意見似乎很大,朕還在想既然這明朝那麼不好,為什麼後世人還要一直執着于提它呢?現在聽了這些,朕才真正體悟到,明朝是有它的魅力的。”

“陛下說得極是。”長孫皇後十分贊同李世民的話。

-

“天子守國門……”扶蘇低聲喃喃。他想他大概明白為什麼朱祁钰會選擇堅守北京了。

-

北宋·太祖時期

趙匡胤深受觸動的同時不免連連歎氣,别人能選擇遷都北京以天子之身親守國門,自己的大宋卻連北京的邊都摸不到,真是令人難受。

現在都不需要阿藜發言内涵了,趙匡胤自己就對大宋挺不滿的。

【此外,朱棣還是明朝少有的具有海權意識的皇帝。我們學曆史一定會學到兩個重點,一個是漢朝張骞出使西域鑿開絲綢之路,二是明朝鄭和七下西洋,這兩者都是促進了中國與世界的交流,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貢獻巨大的壯舉。有人還開玩笑說,假如當初朱棣讓鄭和再走遠一點,說不定第一個發現地球是圓的這個事實的就是我們中國了呢?

而且比較遺憾的是,鄭和下西洋主要還是為了宣揚國威,并沒有将重點落在國外那些高産的農作物以及珍貴礦産資源上,以緻于錯失了最佳的糧種引入時機。而在朱棣去世後,後世也就宣宗時期又籌備了一次下西洋,再往後就沒人再去了。其實對于撞上氣溫急劇下降的小冰河期、導緻天災頻繁的明朝來說,盡早向外尋求耐寒高産糧種或許真的會是一個極佳的自救方案,但很多人沒這個意識,真的挺可惜。】

-

東漢

“地球,是圓的?”張衡被這句話砸得懵懵的,“是……渾天說?”

-

明·永樂時期

正在籌備下西洋事宜的鄭和視線轉到了光幕上,那上面不止有一張地圖,還标注了各個地方都盛産什麼作物,地圖最底下還有一些農作物的簡單介紹,包括産量和種植說明。

“快!每個人各記一處,記完咱再合到一起!”鄭和連忙招呼人。他不知道什麼是小冰河期,但他明白這些資料記錄下來會有大用處。

“小冰河期,氣溫急劇下降?”冰,顧名思義,就是結冰。一般冬天河水結冰也隻是表面有一層,後世人大概率不是這個意思。難道說,冰河是指天氣已經冷到能讓河水完全結成冰嗎?朱棣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

-

明·宣德時期

“原來下西洋真的很重要……”朱瞻基更加堅定了派鄭和再次下西洋的想法,既然外面有自救的希望,那就去找!

-

明·洪武時期

“小冰河期……”大家的臉色都凝重起來。

“等這期結束,咱會吩咐那些即将出海的大臣把重點放在找糧種上。”朱元璋說道。

-

明·正德時期

“怪不得大明天災如此頻繁,原來就是因為這個小冰河期嗎?”朱厚照恍然大悟。

“聽後世人的意思,這個小冰河期應該會一直持續到大明最後一天。”王守仁歎氣,“陛下,我們确實得早做準備了。”

朱厚照也跟着歎氣:“朕也想早做準備,可是……”沒錢呐,真是愁人!

-

西漢·武帝時期

“糧種?”劉徹嚯地一下站起身,一邊吩咐人記錄一邊念叨,“鄭和下西洋,張骞出使西域。這個張骞一定就是子文,他真的沒事,他未來會回來!”

【當然,即便不提宏觀角度,隻論個人成就朱棣也是極其厲害的,他是唯一一個五次親征漠北,以皇帝之身達成“封狼居胥、勒石燕然”成就,以緻“六師屢出,漠北塵清”的帝王。

永樂二十二年,這位名副其實的“馬上皇帝”最終病逝于北征歸途,大概也算是一種獨屬于他的浪漫吧。】

-

明·洪武時期

朱元璋感受不到什麼浪漫,他隻覺得内心有些難受。他的孩子,連生命的最後一刻都不能安穩,這讓他怎麼忍心?

在一衆藩王詫異的目光中,朱元璋走到朱棣面前,伸出手重重地抱了朱棣一下,沉聲道:“辛苦你了。”若不是手下無将可用,一個皇帝何必多次禦駕親征?他兒子這個皇帝當得并不輕松。

“不辛苦。”朱棣笑着說道。他如果決定要做某件事,那就必然不會覺得辛苦。

-

明·永樂時期

“爹,要不咱還是别親征了吧?”朱高熾滿臉憂慮地看着朱棣,雖然他對自家老爹不重視自己有點怨念,但這并不代表他會對朱棣的離世無動于衷。

“生死有命。”朱棣輕輕拍了拍兒子的肩,“況且朕不去話,還有誰能去呢?”

-

唐·太宗時期

“他居然還能禦駕親征!”李世民有些羨慕。

長孫皇後不緊不慢道:“他在北京,離敵人近。”

“也是。”李世民瞬間釋懷,親征還是得要天時地利人和的。

【劃重點,這個時候朱棣還是太宗文皇帝,雖然後世不肖子孫把他擡成了祖,他的成績也确實配得上稱祖,但我猜他可能還是更喜歡太宗這個稱呼,畢竟成祖多少有點明示造反内味哈?多少尊重一下人家永樂帝辛苦營造的“爸爸愛我”人設好吧!】

朱棣:你可以不用加最後一句話!還有,到底是哪個不肖子孫把朕搞成“祖”的?

朱厚熜重重地打了一個噴嚏。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