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墓?”杭氏的臉色頓時變得蒼白如紙,原來未來的她不僅兒子早夭,就連陵墓都被人毀了,“為什麼要這樣對我……”為什麼死了都不得安甯?
外邊院子裡的朱祁钰冷笑:“朱祁鎮,你就如此恨我嗎?”恨到連我的皇後都不肯放過。
而在宮内的大殿上,自朱祁钰離開後就一直沉默裝死的大臣們再次被朱祁鎮的操作震撼了。這般心性做派的天子,他們真的可以相信他能變好嗎?
頂着一群人懷疑的目光,朱祁鎮既想開口解釋,卻又不知道該怎麼解釋,内心極其憋屈。
–
明·景泰時期
“太上皇在令人失望這一點上還真是從來不會令人失望。”王文諷刺道。
“嗯。”于謙難得地附和了王文一次。
【不說了回到正題,接下來要講的這個人也挺有意思,他被皇帝賞識是因為他的書法,但他被後世高度評價卻是因為他在火器方面的成就,他叫趙士桢。
趙士桢,生于嘉靖三十二年,逝于萬曆三十九年,字常吉,号後湖,明代傑出的軍事發明家、火器研制專家,溫州樂清人。早年為太學生,遊于京師。趙士桢一生中研制改進多種火器,且善書能詩。
萬曆二十五年,趙士桢給皇帝呈上了《用兵八害》條陳,建議制造番鳥铳。其中“迅雷铳”、“掣電铳”為當時最新式的火器。趙士桢将其中七架繪了圖樣,并撰文對其構造、制法、打放架勢等作了詳盡說明,名為《神器譜》。至萬曆三十年,趙士桢改進了原來隻能連發五彈的迅雷铳,使其可以“戰酣連發”,一氣發射十八彈。
趙士桢發明改進的“迅雷铳”、“掣電铳”、“火箭溜”、“魯密铳”、“鷹揚炮”等,在當時抗倭戰鬥中發揮了強大的作用,影響巨大,在中國古代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英國學者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給予高度評價。
趙士桢是中國古代科技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有人認為他當與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徐光啟相并列。】
“怎麼好像咱大明後期的文人一個比一個猛?”朱元璋心中升起一種詭異的不平衡感,越看光幕他越覺得自己身邊的文人都太弱了,“到底什麼時候才能說個就在咱面前的,咱能摸得着的人?”
“我估計有點難……”朱橚悄悄嘀咕。大明才建立多少年啊?人才還沒發展起來呢。
由于耳力太好再一次聽見了的朱棣:……少說點吧你!
“老五,你在說什麼?”朱元璋回頭狐疑地看着朱橚。
“沒什麼!”朱橚連連搖頭。剛才的話要是被皇帝爹知道了,他怕不是會見不到明天的太陽。
【趙士桢一生并不得志,經常受到懷疑、诽謗。萬曆三十一年,因黨争而起的“妖書案”草草了結,京中卻開始盛傳“妖書是東嘉趙士桢所作也”的謠言。趙士桢為此身心勞瘁,甚至精神錯亂,最終于萬曆三十九年一病不起,抑郁而亡。
後來,清軍按照《神器譜》造出了相應的武器,打入關内。再後來,《神器譜》持續影響清朝兩百多年。】
沉默,是今天的萬曆朝……
朱翊鈞往臣子堆裡看去,正好對上了趙士桢不敢置信的眼神。
說時遲那時快,朱翊鈞嗖地一下竄到趙士桢面前,抛棄老臉滿目痛悔地說道:“這件事是朕的錯,日後朕一定會擦亮眼睛,不再被謠言蒙蔽!不再令卿受謠言所害!”
“陛下無須自責,此事隻怪臣人緣不好,陛下不過是受人蒙蔽,并無大錯。”趙士桢臉色緩和,出言給了朱翊鈞一個台階下。
【講過了農學家、曆法家、旅遊家、和醫學家,我接下來給大家講個治水專家吧。】
【潘季馴,正德十六年生人,嘉靖二十九年登進士第,初字子良,又字惟良,後改字時良,号印川,湖州府烏程縣人,明朝中期官員、水利學家。
嘉靖三十七年,黃河又一次向東南方向改道,沖毀了淮河和運河。七年後,黃河再次決口,緻使沛縣上下遊兩百多裡運河淤塞,徐州上遊澤國縱橫幾百裡。由此,潘季馴開始了長達二十七年的治水生涯。
治水過程中,潘季馴将前人經驗和自己長期的治河實踐相結合,提出了“築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黃方略和“蓄清刷渾”以保漕運的治運方略,發明了“束水沖沙法”,并著成了《河防一覽》《兩河管見》和《宸斷大工錄》等水利專著。
潘季馴的治水理念直至清末仍然是治理黃河的主導思想。清朝最為成功的“靳輔治河措施”基本上沿襲了潘季馴之法。即使在今天,他的治黃措施也經常被采用,從1969年到1977年,他的方法曾用于黃河山東段兩百多公裡的堤防工程,并經受住了多次洪水的考驗。此外,他的思想還被用于其他水利工程,人們曾借鑒他的“蓄清刷黃”思路,提出了“動水沖沙,靜水過船”的方案,圓滿地解決了葛洲壩水利工程中的重大技術難題。】
-
北宋
“束水沖沙法?”王安石在心中默念了一遍潘季馴的治水理念,低下頭開始認真思考這些措施的可行性。
-
明
朱厚熜想不通,除了談允賢之外,怎麼這些人要麼是剛出生沒多久,要麼就是還沒出生,難道就沒有一個能直接用的嗎?
如果朱厚照知道朱厚熜的想法,一定會說:知足吧你!你至少還能看着他們出生,我連他們的影子都摸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