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千秋歲引【明穿】 > 第9章 第 9 章

第9章 第 9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從隆慶四年開始,高拱首魁當國且兼任了吏部諸事,政務兼人事全部握于一手,可謂權傾朝野、風光無限。隆慶皇帝喜好女色厭煩政務,諸事任由高拱施為,滿朝文武無不看元輔臉色行事,此時閣臣尚有李春芳、陳以勤、趙貞吉、殷士儋,這幾人的資曆、年齒均在張居正之上,哪一個不是億萬人中卷生卷死卷出來的天才,有本事的人怎能沒有性格脾氣?高拱性剛烈,機樞重地彌漫着刀光劍影,甚至拳腳相向,先後四位閣臣緻仕,隻留下了性格最為穩重、鋒芒聚斂的張居正。隻是張居正畢竟不是隻會唯喏應答之人,縱然境遇茹荲懷冰、力不從心,一步不能多走,一毫不能出錯,卻唯當鞠躬盡瘁,以答主知而已。其濟與否,誠不可逆睹也。

此時内閣之中,張居正縱使不能得罪高拱,但是事涉政務,還是不得不言,他捋了捋自己齊整修長的胡須,沉吟片刻,還是謹慎繼續道:“海運自太倉、嘉定一路沿着東海繞成三角,再駛入天津,這條航線可是十分危險的。元輔還曾記得漕運總督王宗沐之事,就是在海運途中,因為八舟漂沒,失米三千兩百石,死了舟師,引得南京給事中張煥彈劾。”

張居正似乎并不同意開通膠萊兩河,高拱感到很不受用,走進一步,幾乎逼到張居正面前道:“正是因此,我們要盡量縮短海程。給事中李貴的提議就很好,可以在膠萊河的南北二流中開辟新河,溝通南段膠河河北段萊河,這樣漕運就能由淮入海,由膠州灣入膠萊河,再又海滄口出海直入天津衛,這樣就有效的避免成三角的海路,漕運也就便利了。”

張居正見高拱力主開河,他不願意與元輔再起沖突,現在兩人的關系已經十分緊張,他的境遇已然岌岌可危,隻是這個開通膠萊河的提議,張居正認為過于急切。膠河、萊河的分界處要開拓河道已然極為困難了,要知道之所以膠萊兩河自動分成南北兩條水道,自然是因為地利原因,中間群山阻隔,要克自然造化之功開河是萬分困難的,這還不是最關切的地方,最關切之處在于有了水道,便要有水,那水從哪兒來?山中不是沒有水,但是不夠行船,更不夠刷沙,在河水不夠湍急,無法束水刷沙時,一旦河沙侵入河床,必然導緻沿岸成災。這些都要仔細考量清楚的事情。

可是剛剛元輔正因徐璠之事提點過張居正,這時若是張居正提出反對意見,豈不是有意與元輔争持了,可若是因自己與元輔的關系緊張,就輕置國事于不顧,這決不符合張居正勇敢任事、豪傑自诩的性格,于是張居正正色提議道:“開通膠萊兩河,縮短海運的思路很好,隻是我們在内閣,并不熟悉當地水文特色,水利工程不比其他,欲為一事,須審之于初,務求停當,及計慮已審,即斷而行之。不如,先期派個人去查看一下當地情況。”

高拱瞬間警醒起來,微微眯了眯眼,問道:“太嶽推薦何人?”

張居正似乎并沒有聽出高拱語氣裡的異樣,反倒鎮定地說道:“胡槚如何?”胡槚是工部給事中,是高拱的人,但是這個胡槚也是個有定見、不唯上附和之人,派這人去勘查河道,更能夠客觀的反應問題。元輔上位後,大肆撤換了科道言官,所以垣台多是高拱門生故吏,所以請這個人去,元輔也能放心。

果然高拱點頭,沉吟片刻贊同道:“老成之言。”

張居正還待就開河勘查一事再說兩句,卻一眼瞥見乾清宮大珰孟沖匆匆而來,遂止住話頭。孟沖來傳皇帝口谕,讓高閣老去乾清宮見皇帝。高拱于是急忙跟着孟沖往後宮走去,張居正倒是并未下值回家,反而踅身回到了值房書案前,朝手上呵了呵氣,見煙台上墨已幹,再滴了些水進去,将墨放燭台上略烤了烤,油煙墨條摻雜了臘梅蕊,研開後黑濃油亮又暗香浮動。

張居正指節凍得微微泛紅,屈伸之間似有梅香萦繞不去,手撼梅花露研墨,醉将吟筆蘸清寒,執筆寫信給胡槚:

新河之議,原為國計耳。……始者建議之人,意差甚美,其說雖不售,固亦無罪也。

始慮新河水泉難濟,臆度之見,不意偶中。……蓋天下之事,非一人一家之事,以為可行而行之,固所以利國家;以為不可行而止之,亦所以利國家也。此翁之高爽虛豁,可與同心共濟,正在于此,誠社稷之福也。

給胡掌科去信後,略沉吟,遂又寫了一份信寄給了自己的門生,現任山東巡撫梁夢龍,給自己學生去信,遣詞用句更覺直白:

膠萊新河,始即測知其難成,然以其意出于玄翁,未敢遽行阻閣,故借胡掌科一勘,蓋以胡固玄翁所親信,又其人有識見,不随衆以為是非,且躬履其地,又非臆料遙度者,取信尤易也。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