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千秋歲引【明穿】 > 第37章 第 37 章

第37章 第 37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朱翊鈞這才擡起頭來,看了一眼馮保,不由好笑,這話說得是誰?能讓馮保如此念念不忘的。

對于馮保來說,高拱就是一個萬能盾牌,借由高拱的僭越,更能表明自己的忠順。正如小朋友之間,再沒有比共同排擠一個人更能拉近與其他人的關系了。

司禮監掌印大太監的權術水平,與小朋友之間拉幫結夥并無本質上的不同。

人性,亘古不變。隻有代價高低,沒有人性善惡。

從隆慶皇帝開始,内閣六年易九相,閣潮打得刀光劍影、步步殺機,落敗得下場慘烈,簡直形成了路徑依賴,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國朝生機在彼此内耗中殆盡。他身為皇帝,哪怕治國手段不足,至少能稍微控制一下黨争的烈度。

朱翊鈞擺擺手,示意馮保起身,再看自己記錄在紙上的重要信息,不由得感歎,張太嶽端得是和風化雨的好手段!短短二十餘天的人事變動,摧枯拉朽般将權利攥取在手中:

第一步是吏部天官與兵部大司馬,人事權與軍權是政府機要所在。

高拱去位後,空出了吏部尚書的職位,由原來的兵部尚書楊博接任,楊博資曆老,是晉黨黨魁。博在薊遼則薊遼安,在本兵則九邊俱安,出入将相,文經武緯。

曾經的小閣老嚴世蕃大言不慚道:嘗謂天下才,惟己與陸炳、楊博為三。嚴世蕃自認自己與陸炳、楊博并列天下三才,真是好不要臉!先不說楊博這樣安國定邦的能臣,就是陸炳身為缇騎之首,深得皇帝信任,卻又不曾結怨文臣,哪裡是嚴世蕃能豈及的?!

楊博此次接任吏部天官職位,一則穩人心,二則安晉黨。且退出一射之地來講,他上了年紀,這些日子精神不濟,恐怕不久就會緻仕,這樣的履職在短時間内能起到穩定政局的目的。

接着,楊博空出的兵部尚書由譚綸接任,這又是一個與張居正交好的人物。譚綸曾任薊遼總督,與戚繼光配合作戰,穩定邊防。而推薦譚綸、戚繼光、俞大猷三人北上領兵的是曾經的“戊午三子”之一吳時來,吳時來是徐階的鐵杆門生,所以這三位帥才也是徐階留給張居正的政治遺産。

第二步新任閣臣和禮部大宗伯,這是入閣副手的選拔與對科舉、禮儀、祭祀等禮法的控制。

原禮部尚書呂調陽受張居正的舉薦,進文淵閣大學士,入内閣參預機務。呂調陽曾是穆宗經筵官,日侍講讀,與張居正相熟。隆慶五年,作為張居正副職,充任會試副主考。

空出的禮部尚書由陸樹聲接任。張居正親自擢選,遞名刺請陸樹聲來府上做客,宴會前特意打聽好來客穿的衣服顔色款式,然後根據客人的衣服顔色款式來精心打扮一番,力求做到宴客現場的整體協調有美感,以示鄭重。一頓飯的功夫,張居正換了四套衣服,看得陸樹聲是目瞪口呆。

至于效果如何,見仁見智吧!朱翊鈞偷偷在心中嘲笑,聰明過人的元輔難得一次社交失手事件。

第三步戶部大司徒,中央帝國錢袋子。

戶部尚書王守治緻仕,王國光接任。王國光,山西人,非晉黨核心成員,不像張四維、王崇古背靠晉商集團,王國光出身清貧,小時在海會寺讀私塾,靠得三分天賦七分勤奮考出來,秉持經世緻用的理想,與張居正理政思路十分契合,于是從晉黨跳反張黨。

第四步刑部大司寇,掌管春秋決獄。

刑部尚書劉自強緻仕,這個人小皇帝記得,在第一回常朝時拈輕怕重、左右推鍋的那位,一個案子僵死了首輔、吏部和司禮監的神人。他緻仕後空出的刑部尚書之職由王之诰接任。王之诰曾任三邊總督,提督過京營,與張居正交好。還是将來的親家,不知現在已經議親了沒有。

短短不到一月時間,六部尚書消無聲息的更換了五位,隻留下了末位的工部尚書朱衡,給先帝修皇陵,屬于技術官僚,本不掌握國家關鍵決策權。

權利交接縱想絲滑,朝廷上下纖塵不起。高拱還未出河北,整個朝廷悄無聲息地換成了張居正麾下黨附,簡直比自己換身衣服還要簡單明了。

可以,這很張太嶽!看得朱翊鈞眼花缭亂,歎為觀止。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