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皇宮大内的其樂融融,京城官場中卻是靜水流深,前些日子随着高新鄭的離去,大九卿被撤換了一遍,各方人物都鉚足了勁兒蓄勢待發。尤其是素日與高新鄭關系甚好的官員,免不了人人自危。
有的人見情形不好,主動挂冠而去,比如高拱鐵杆心腹韓揖。還有些人則戰戰兢兢,夙夜懸心,不知當頭鍘刀哪一時會砍下來。尤其是張居正代小皇帝頒布了京察大計,一時間衆人皆私下議論,這是首輔大人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要先将高拱舊黨燒個幹淨!
如宋之韓、程文之輩,自是登不了首輔張居正的門第,免不了嘀咕:“張江陵此人,獨引相體,倨見九卿。”
更有那一層刻薄的人道:“為官當政才要虛己下人、勿得自滿。那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占盡,聰明不可用盡。十分本事用七分,尚有三分護兒孫。就張公此等行事,恐怕後力不濟!”
那廂吏部員外郎穆文熙更是冷哼一聲,冷嘲熱諷:“危灘急浪中,頻趁這刻順風,扯滿了篷,往前隻顧駛去、好不暢快!不思去時容易,轉時甚難,我看他遲早擱淺!”
卻說這一日天将明未明之際,左都禦史葛守禮早膳都來不及用,更了衣,吩咐左右備上名刺,也不坐轎,騎馬投吏部尚書楊博府上。離府一箭之地,葛守禮下馬步行而前。
見楊府門首許多聽事官吏,紛紛站立。雖是清早,門房上倒也整肅,可見楊博治家之嚴,隐有兵戈之氣。
葛守禮舉手問道:“列位,楊老可在堂上否?”
那守門官卻是認得葛守禮,左都禦史亦是朝廷九卿之一,頂頂重要的人物,這大人物卻不擺儀仗、騎馬而來,聽事人心知其中必有緣故,遂趕忙上前把住馬頭答道:“老爺晝寝未醒,且請大人客房少坐,小的即刻去請老爺。”
從人将葛守禮讓進會客堂上,擺上香茶細點,早有下人跑去通報楊博。
葛守禮滿腹心事而來,哪裡有閑情吃茶用點心,将門半掩,索性在會客堂上行來步去。幸而不多時,便有管家進來禀報,“老爺請大人去東書房。”
這東書房是楊博的外書房,凡門生故友往來,都到此處。管家引葛守禮來到東書房,他一晚上輾轉反側,又經過一路炮燥,不由得臉帶倦意、滿頭虛汗,此時見了楊博,也顧不得揩汗,也不先叙寒溫,納頭便拜。
倒把楊博吓了一跳,他深知葛守禮素來耿介,并不是阿谀奉承之人,平時亦是揖禮問候,如今行此空首大禮,恐怕事情嚴重了。
“楊老,晚生是來求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