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城市在陽光的輕撫下漸漸蘇醒,車水馬龍的街道開始熱鬧起來。林宇像往常一樣提前來到診所,準備開啟新一天的工作。他整理着辦公桌上的資料,腦海裡還在思考着幾位老患者的治療進展,這時,一陣略顯急促的敲門聲打破了診所的甯靜。
“請進。”林宇擡起頭,微笑着說道。
門緩緩打開,一位身形消瘦、神色疲憊的年輕人走了進來。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焦慮與不安,頭發有些淩亂,衣服雖然整潔,但衣角卻因為頻繁的動作而微微皺起。
“林醫生,您好,我是阿傑。”年輕人聲音有些沙啞,帶着幾分無奈和痛苦,“我真的快被自己逼瘋了,求求您幫幫我。”
林宇連忙起身,招呼阿傑坐下,并遞給他一杯溫水。在接下來的交談中,林宇了解到,阿傑是一名程序員,工作中對代碼的嚴謹要求和追求完美的态度,逐漸滲透到了他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知從何時起,他開始出現一些奇怪的行為。
每天下班回家,阿傑都要反複檢查家裡的電器開關,明明已經确定關閉,可還是忍不住再次确認,一次又一次,少則幾次,多則數十次,直到内心的焦慮稍稍緩解。在工作時,他對自己編寫的代碼更是極度不放心,反複檢查每一行代碼,哪怕是一個标點符号都要再三斟酌。這種行為不僅嚴重影響了他的工作效率,還讓他的生活陷入了無盡的痛苦之中。
“林醫生,我知道這樣做很沒必要,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每次做完這些重複的動作,我都特别後悔,覺得自己像個瘋子,但下次還是會不由自主地去做。”阿傑雙手抱頭,滿臉痛苦。
林宇深知,阿傑這是患上了強迫症。強迫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障礙,主要表現為反複出現的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患者明明知道這些思維和行為不合理、不必要,但卻無法控制,從而陷入深深的痛苦和焦慮之中。而阿傑的情況,與他工作中的高壓環境以及對自身的高要求密切相關。長期處于追求完美的工作狀态,使得他的神經始終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态,内心的焦慮逐漸轉化為外在的強迫行為。
為了幫助阿傑擺脫強迫症的困擾,林宇決定采用暴露與反應阻止療法,同時配合藥物治療。這種療法是讓患者暴露在引發強迫行為的情境中,然後阻止他們做出相應的強迫行為,通過反複練習,逐漸打破強迫思維和行為之間的惡性循環。
首先,林宇與阿傑進行了深入的溝通,詳細了解了他的強迫行為模式和觸發因素。
“阿傑,你覺得在什麼情況下,你的強迫行為會變得更加嚴重呢?”林宇輕聲問道。
阿傑想了想,回答道:“當我壓力大或者心情煩躁的時候,就會忍不住反複檢查,而且次數會比平時更多。”
林宇點了點頭,說:“那我們就從這些容易觸發你強迫行為的情境入手。接下來,我會和你一起制定一些計劃,逐步幫助你克服強迫症。”
林宇先讓阿傑列出一份關于他強迫行為的清單,按照從輕度到重度的順序排列。清單上包括反複檢查電器開關、反複确認門窗是否鎖好、反複核對代碼等行為。然後,他們從清單上最輕度的行為開始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