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陽光透過斑駁的樹葉,灑在城市的街道上,一切看似平靜而美好。然而,在城市邊緣的一個安靜小區裡,李華卻獨自坐在黑暗的房間裡,窗簾緊閉,将陽光隔絕在外。他的眼神空洞,呆呆地望着前方,腦海中不斷浮現出那場可怕的車禍,身體也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
幾個月前,李華遭遇了一場嚴重的車禍。那是一個普通的夜晚,他像往常一樣開車回家,卻沒想到一場意外突然降臨。一輛闖紅燈的貨車徑直撞上了他的車,巨大的沖擊力讓他的車瞬間變形,他也在這場事故中受了重傷。經過醫生的全力搶救,李華的生命保住了,但這場車禍給他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心理創傷。
從那以後,李華的生活徹底改變了。他不敢再開車,甚至連坐進車裡都會感到極度恐懼。每當聽到汽車的轟鳴聲,他就會心跳加速、呼吸急促,仿佛又回到了車禍發生的那一刻。夜晚,他常常被噩夢驚醒,夢中那慘烈的場景一次次重現,讓他冷汗淋漓,無法再安然入睡。他開始逃避社交,拒絕朋友的聚會邀請,整天把自己關在家裡,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和希望。
“我真的受不了了,感覺自己就像行屍走肉一樣。”李華在電話裡向朋友哭訴,聲音中充滿了絕望。在朋友的勸說下,李華鼓起勇氣,來到了林宇的診所。
李華走進診所時,腳步沉重,眼神中滿是痛苦和迷茫。他坐下後,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指關節因為用力而泛白。“林醫生,我覺得自己快瘋了,那場車禍就像惡魔一樣纏着我,我該怎麼辦?”李華的聲音顫抖着,帶着深深的無助。
林宇溫柔地看着李華,輕聲安慰道:“别害怕,你不是一個人在面對這些,我們一起想辦法。創傷後應激障礙是經曆創傷事件後的正常反應,很多人都和你有相似的經曆,我們可以一起努力克服它。”
在接下來的交談中,林宇詳細了解了李華車禍前後的情況。他知道,要幫助李華走出創傷後應激障礙的陰影,需要采用綜合治療的方法,包括認知行為療法、暴露療法和藥物治療。
首先,林宇運用認知行為療法,幫助李華改變對車禍事件的負面認知和思維模式。車禍後,李華一直認為是自己的過錯導緻了這場災難,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之中。
“李華,車禍是一場意外,你沒有任何過錯,那輛貨車闖紅燈才是事故的主要原因。你已經盡力避免了,不要過分責怪自己。”林宇耐心地開導他。
林宇引導李華重新審視車禍事件,讓他明白自己的恐懼和焦慮是對創傷的正常反應,但這些反應并不代表危險真實存在。通過一系列的心理輔導和練習,李華逐漸認識到自己的想法是不合理的,開始嘗試放下内心的自責和負擔。
接着,林宇采用暴露療法,幫助李華面對内心的恐懼。暴露療法分為想象暴露和實景暴露。一開始,林宇讓李華閉上眼睛,回憶車禍發生的細節,在回憶過程中,李華情緒激動,心跳加速,想要逃避。
“李華,堅持住,我們一起面對這些恐懼,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克服它們。慢慢地深呼吸,放松自己。”林宇在一旁鼓勵他,同時引導他進行放松訓練,緩解緊張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