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直播]創飛老祖宗的一百種方法 > 第7章 文食天下

第7章 文食天下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過溪亭内,高僧辯才合十“阿彌陀佛”一聲,面目慈祥的老者熟稔的為蘇轼斟茶,蘇轼一身青袍消瘦,眉目是聽聞金兵亂國的憂愁,“蘇小友何必因為政局的動蕩而郁郁呢,依據後人所言,隻要百姓們記得蘇堤存在,蘇小友的理想就流傳了一日。”

一千二百多年的光陰,滄海桑田,但是人們依舊記得曾有一名“蘇公”為命請命,治水助農。蘇轼感懷,眼目不由為水霧朦胧,哽咽道,“自古以來國家的富強需要變法,我并不反對變法,當初向官家上書也是認為王相改革太過于激進,國家治理不僅是單從表面上其貧弱,還在防患于未然。

隻是王相卻一意孤行,想要快速的通過改革富國興兵,然而青苗法實行不過幾年,臨安就出現了官吏讓百姓向官府借貸,而且随意提高利息。還好我知道利弊,及時制止了借貸風氣的蔓延。臨安城在江南是富裕地區,尚有百姓因此失去田地淪為佃戶,其他地方情況隻會更糟糕。”

龍井村歸隐後,辯才對時局的認知遠不如青年遊曆在外準确,自然沒有想到新法弊端如此普及,聽完蘇轼的講解,辯才端坐一鞠,出言建議道:“蘇小友心有百姓,直言上書,但朝中大臣多是貪婪之輩,借機從新法中牟利大有人在。小友既然是知州,不如向百姓宣講新法,免得百姓不知具體,被歹人蒙蔽。”

這是個險路子,蘇轼本就是因為反對新法,避禍才不得不自親出京,要是在新法實施上又有差漏,被人抓住把柄,下一次可就不一定是密州、臨安這種地方了,搞不好就是流放嶺南。

上書谏言,得罪新黨;講授新法,得罪舊黨。

蘇轼沉思,昆侖鏡持續播放着千百年後的清波蕩漾的西湖,良久,蘇轼起身面向杭城長鞠,“某自幼讀聖賢書,母親教得是範公不畏奸佞、反貪治腐的慷慨,今某願赴湯蹈火,為大宋萬戶安居樂業。”

「趙簡明捧起一小盅白瓷,将色澤透亮、肥瘦結合的肉塊對準鏡頭,薄皮嫩肉彈韌糯滑,肉香直沖鼻梁,占據大腦。聞到味的嗜肉人趙簡明本能的吞了吞口水。

“趙姐克制克制,還有一道菜呢,講完就能吃了!”小助理在鏡頭外戳了戳趙簡明腰間的軟肉,示意還在鏡頭前,端住形象。一邊掰開趙簡明捧盅的手指,把西湖醋魚轉回面前,不喜歡醋魚酸味的趙簡明智商瞬間占據高地。

“到杭城旅遊的小夥伴或許會發現,杭城大街小巷都能找到東坡肉這道菜,大到西湖邊的樓外樓,小到南宋禦街二十三坊的小店。但其實,杭城并非東坡肉的起源地并不在杭城,而在徐州。”趙簡明猛嘬一大口奶茶掩飾自己的饞意,“大家都知道,蘇轼可謂一生仕途不唱暢。而東坡肉,就誕生于蘇轼這一段曲折的颠簸。”」

“跟上!跟上!”

山野道上,數百騎兵奔騰,浩浩蕩蕩,揚起滿天黃沙。朱元璋一襲戎裝策馬領在隊伍的前面,偶爾分出神去掃一眼昆侖鏡的畫面,播放的聲音被他開得最大,也被紛紛馬蹄聲裡淹沒。

“主帥!前面道上有賊匪攔路。”先頭探路的偵探兵打馬歸來,“多是步兵,持棍棒,還有些騎兵,但不着甲。數量衆多,似乎也是在行進。”

朱元璋勒馬整齊騎兵列隊,跟随他前行的大部分都是剛剛收編的騎兵,與他隻磨合了小半個月,戰鬥力不知能發揮有多少。步兵的大軍尚在後面,但等大軍追上還得一兩時辰,黃花菜都涼了。

“傳我令,衆将士立即飲水進食,全軍準備沖鋒行進突襲!直接沖散匪兵陣勢。”朱元璋舔舔幹裂的唇,戰時緊急,為了打滁州守備一個措手不及,他們連日奔程了幾日,就是今天也跑了快一個多時辰,已經快到滁州境内,若是在這裡與匪兵激戰容易被察覺。

朱元璋盯着昆侖鏡跳動的時間,這玩意比看天時準确多了,也方便行軍途中計算時辰。

“全速前進!”

兩軍相接,副将花雲拔劍策馬,一騎當先向還沒有反應過來打松散匪兵陣列沖去,毫無準備的匪兵大驚失色,紛紛避開騎兵沖擊的方向逃竄,數百前哨匪兵跑了個精光,等領頭的收攏安定散兵,

朱元璋的騎兵早就毫不費力的沖出了匪兵範圍,直奔滁州城去。

“攻下滁州,分田地,吃大肉——”

朱元璋持劍豪爽大笑喊道,激勵着騎兵與他一起沖殺,昆侖鏡中展示的一小盅肉精細,那是貴家娘子嘗味的,大丈夫當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攻下滁州,分田地,吃大肉!”

花雲接着朱元璋的口号大喊,身後的漢子們也舉起刀劍應聲道,漢人在蒙人治下當兵能有什麼待遇,田地,是老中人曆代夢寐以求的鄉土。得了朱元璋許諾的騎兵們亢奮的搖旗呐喊,上萬大軍如巨龍,浴血而出。

滁州即定。

「後蘇轼赴任徐州知州。七月七日,黃河在曹村決口,使梁山泊泛濫,南清河水溢出故道,至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圍困徐州,水位竟高達二丈八尺。

蘇轼說:“富民出城,全城百姓都會動搖,我和誰來守城?我在這裡,洪水決不能沖毀城牆。”驅使富民重新回到城裡。

蘇轼到武衛營,呼喊校尉說:“河水即将沖毀城牆,事情危急,雖然你們是禁軍,但也請你們為我盡一點力。”

校尉說:“太守尚且不躲避路上的洪水,我輩小人,應當效命。”

帶領他的士兵們拿着畚箕鐵鍬出來,修築東南長堤,終于保全了徐州城。

可以說除了美食、文采事迹的流傳出名,其實蘇轼在治水上也非常有成就,和新舊黨派裡面一堆别說政事了就是人事都不幹的奸佞相比眉清目秀多了。」

熙甯年間

宋神宗趙顼與衆大臣齊聚一堂商議昆侖鏡中透露出的未來之世,朝中受到天物賜福的官員不多,因此得等播放後抄錄完視頻中的關鍵信息,再由趙顼本人審閱内容有誤差漏,最後召集群臣。

雖然司馬光等大臣一再堅持天物不可以全部相信,但趙老二家的皇帝本就是以憨厚柔弱留名,即便是難得剛硬敢于質疑祖宗之法改革的趙顼,也受不住金兵南下的刺激。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