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食有所了解的大多都知道,其實在宋朝以前時期,座上賓是羊肉,上至皇家貴族,下至富戶都以食羊肉為傲,并沒有豬肉的一席之地。
但世事無常啊,從北宋初年的畜馬數十萬匹,到每年隻有幾十匹,卻還要花費數百萬貫的資費。其根源是自趙光義奪位後與遼國一戰輸的騎驢逃命二百裡,之後趙恒再與遼朝一戰開出史上第一個赢了也簽納貢的澶淵之盟,至此徹底中絕了趙宋對北方的領土的追求。」
受了直播反反複複的折磨,趙匡胤也養出來穩定的精神,縱使趙簡明點出狼狽丢國的并非果然不是他的直系後代,是趙光義一脈這樣的的變局,趙匡胤也能坦然自若的面對。
杜太後已經去世多年,當初他們兄弟三人立下金匮之盟也是為了防止他征戰在外遭遇不測,幼子繼位重蹈後周覆轍,十五年時間改變的事情太多了。
他的兩個兒子都平安長大出閣,而晉王趙光義也生了心想要把持朝堂。“奪位”,看看後人用詞多精準,就是趙光義想越過趙光美、趙德昭獨占這皇位,落在此時,也要看他趙匡胤了。
趙宋也是流傳了幾代的官宦功勳世家,近支宗親數十,列席而坐安排得滿滿,火盆子燒得宮室暖旺,晉王一脈與趙德芳兄弟倆分坐,恰如趙宋如今的朝堂,可今天來商議的多家事,比起臣子們在意哪位繼任能帶給自己最多的利益,已經是天潢貴胃的宗子們在意的,隻剩下兒孫的。
是要從趙光美、趙德昭二人裡選一個前途未知的新皇帝,還是已經知道能保百年尊貴的趙光義。上了年紀的宗室們捏着胡須遲疑,還是再等等後人還有什麼見解。
這場家宴關乎趙宋命途與關乎子孫富貴,選錯了,就是和失敗方一個物理消滅,愁人。
也不曉得這趙恒小子是誰,打赢了還納貢,跟着趙匡胤征戰過的宗正鄙夷的撇撇嘴想,門外值守的禁軍,是誰人麾下的?
大中祥符元年
宋真宗趙恒千辛萬苦瘋狂暗示群臣準備祥瑞的泰山封禅大典即将到來,突然出現朝堂上的昆侖鏡,指名道姓的埋汰如一擊巴掌狠狠甩在了趙恒臉上。
泰山封禅,是宣告王朝統治者“受命于天”的儀式,在趙恒眼裡,不僅僅是向萬民展示趙宋存在合法性與權威性,也是在宋與遼、夏征伐無果情況下的不得不選的博弈,為了宣揚趙宋是漢人中央正統,重建五代十國以來禮樂制度。
宰相王旦面對趙恒忐忑的求教緘默不語,為臣子揣摩上意是基本功,但天意豈是凡人能左右的,如果趙宋真是受命于天,早在趙恒汲汲鑽營祥瑞時就該出現,偏偏是在車馬出行的檔口。
“官家,臣請命禁軍搜羅街巷,昆侖鏡有可能顯靈在黔首間,要防止百姓把消息洩露給遼夏二地。”王旦按下心裡的驚愕,他為宰相,哪怕,心底是滔天巨浪也不能面上出亂,掃視一圈朝廷,誰面前有顯現,誰滿臉茫然,“請王副使走一道,封禅一事一切照舊,此祥瑞出世,必佑我大宋國祚長安!”
媽的,這個時候就是妖物也得按祥瑞的流程走,萬一傳出去讓遼夏鑽了口子,用神鬼說動搖百姓,那大宋真要完蛋。
王旦瘋狂眼神暗示,希望王欽若聰明點,把幾個開了天鏡的官員控制住,至少在封禅前不能出問題。
「澶淵之盟固然穩定了宋遼兩朝百年的太平,但也使得馬場被用于養羊,而不再是養馬,要知道昂貴的羊肉是同重量豬肉價格的兩倍,成為北宋時期極具利潤的産業,許多高官和貴族都投身其中。
最理想的養羊地點無疑是水草豐美的國家馬場,官場上下對這一情況心知肚明,但卻無法采取有效措施。也看出趙宋納貢保平安後,自上而下的松懈導緻了馬政的腐敗與荒廢,所以不怪王安石出台保甲養馬法提高戰馬出欄成活率。
鼠鼠覺得吧,現在公知有一句話說的很符合趙宋的氣質,‘我不在乎大國崛起,隻在乎小民尊嚴。’結局隻能說求仁得仁吧。
明白過來趙簡明陰陽怪氣諷刺的小助理噗的一記爆笑出聲,她想起了開心的事件,“好有尊嚴,二帝協三千宗室,帶領汴京臣民全部北狩金都。噗、哈哈哈。擱現在多高的禮節啊,十萬大軍送行。”」
“晉王乖張,用器逾越,廣結朋黨,強買婦孺,位高權重卻不知道謹慎,天潢貴胃卻侵害百姓。無德失能,臣請官家下令責罰。”還選什麼啊,宗正請告的動作敏捷都好似二三十歲的青年人,選趙光義今天不站錯明天也倒黴。
三千宗室,是虛數還是實指?
那靖康之變竟然是讓金人把滿庭的子孫後代俘虜了!
左右宗室子弟大驚失色,連趙光義本人都震驚出奇,他也曾随軍出征,還沒經曆遼國的打擊,尚有一分取代趙匡胤問鼎中原的自信與傲氣在。
“馬場牧羊,善哉善哉。”
趙匡胤忍不住鼓掌贊揚趙光義一脈的天才行為,北朝未定,西夏反叛,滿朝文武居然想到的是養羊的利益,數百萬貫錢資養幾十匹馬,趙二家的皇帝是不會記賬還是不看史書。
“愚蠢!”
連趙光義也出言謾罵道,騎兵是抵抗北朝的基本,一年幾十匹馬,都不及他圈養在府宅裡出行所用,如何抵禦北朝,這趙恒是他哪個兒子,非得打死!
子孫如此無能,他怎麼與趙匡胤争取。宗室惶恐的表情已經預示了他的末路,有趙德昭禁軍在手威脅,今天這場家宴隻是走個流程讨要一個道義,有宗正等人的谏言,廢晉王不是違背杜金匮之盟,他趙匡胤還是地地道道的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