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片開始播放。
古老的埃及石碑率先映入衆人眼簾。
這塊公元前1403 - 1365年的遺物,雖曆經數千年歲月侵蝕,其上雕刻卻依然清晰。
石碑上,一位神職人員手扶權杖,右腿卻明顯萎縮,呈現出不協調的畸形,無聲訴說着那久遠而殘酷的存在。
“很久很久以前,這種可怕的疾病就已在人類世界出現,那時人們既不知其根源,也毫無應對之法。”小劉站在一旁,看着屏幕輕聲講解。
畫面切換到1908年。
“人類經過漫長探索,直至這一年,才首次成功分離發現脊灰病毒,研究還發現,人類是它唯一的天然宿主。”
學生們聞言,不禁發出一陣驚歎,臉上滿是擔憂;教室外的大人們也安靜下來,神色凝重,陷入思考。
緊接着,一系列觸目驚心的數據出現在屏幕上。
“據資料估計,整個二十世紀,脊髓灰質炎奪走了約一百萬人的生命,多達二千萬人落下殘疾。
它雖不像有些傳染病會迅速緻命,但其危害和影響卻更為長遠,許多人因此一生都在痛苦與不便中度過。不過,人類從未放棄與之鬥争。”】
衆人聽着,不禁膽寒,不僅教室外坐着的大叔默默低頭,就連叫嚣着要帶走孩子的婦女們也放下手,眼中滿是恐懼與擔憂。
昆侖鏡的光暈在天空流淌,當二十世紀脊髓灰質炎的數據浮現時,不同時空的觀衆發出各異的驚歎。
秦始皇嬴政負手立于鹹陽宮阙,他凝視着石碑上的神官右腿,萎縮如枯枝,與權杖的黃金光澤形成鮮明對比。
他的劍眉驟然擰緊。
“夏無且,你身為醫令,可知此為何病?”嬴政的聲音冰冷,隐隐透着質問的意味。
莫說後世,秦宗室之中,亦有子弟患病,隻是先秦時代醫學水平低下,多數人以為是邪祟鬼神導緻。
如今看來……
嬴政微妙的笑了笑,這民間有多少是“未知”在裝神弄鬼?
夏無且并不知曉始皇帝道舉一反三,他從容對答道:“陛下,臣知此病。隻是救治之法需用到針管琉璃,以我大秦現今之術,實難做到。”
嬴政眯起眼睛,面色不虞,盯着鏡中二十世紀的死亡數據,劍眉絞成利刃——二千萬殘疾,足以動搖帝國根基。
此病竟在千年後仍肆虐人間!
蒙毅見狀,上前半步,打破了大殿内短暫的寂靜:“方士徐福入朝時曾提及,東海有琉璃之術。若能尋得,或許便能如鏡中所示,注射治病。”
“徐福嗎?”嬴政眯起鷹隼般的眼睛,指節叩擊着案牍,他想到了哪些個哄騙他的方士,“就讓他們為朕研究這長生之術了。”
可惜,千百年後,也無長生之術,海客瀛洲上的,也不是什麼慈悲神明,而是狼子野心的蠻人。
“再請墨家钜子入朝,研制銀針。”
夏無且伏地,忍住激動的心情,壯着膽子說道:“陛下,制琉璃需千度高溫,而銀針工藝更是繁雜,以我大秦目前的技藝……”
“趙天人傳世的鑄火之法已有成效。”蒙毅自信的笑道,“少府新制的鼓風,可控制火候,有墨家相助,想來非難事。”
嬴政目光愈發深邃,片刻後,他沉聲道:“好!朕倒要看看,究竟是天命不可違,還是我大秦能逆天改命。”
“夏無且你可聽見了。”
“喏!”
夏無且激動的叩拜,作為醫家之人,他等待一個出人頭地、施展抱負的機會實在太久了。
“臣,定讓大秦健兒将永絕此苦!”
【此時,畫面中出現喬納斯·索爾克和阿爾伯特·沙濱兩位科學家的身影。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這兩位偉大科學家經過無數次實驗與失敗,最終成功發明了第一款脊灰疫苗。
一九六零年,越來越多證據表明口服脊髓灰質炎疫苗效果顯著,随後被世界衛生組織批準,拯救了無數孩子。”
這時,一個稚嫩的聲音傳來:“老師,為什麼要接種疫苗啊?”
小劉微微一愣,随即走到孩子身邊,蹲下身溫和地解釋:“通過接種,我們身體能獲得對特定病原體,比如脊髓灰質炎病毒這類壞家夥的免疫力,感染疾病的風險就會降低,就算接觸到病毒,身體也有打敗他們。”
見孩子們仍一臉疑惑,小劉又補充道:“疫苗的原理和免疫系統有關。
它就像個假裝成壞病毒的‘小間諜’,經過特殊處理,危害很小或無危害。
免疫系統會立刻發現它,啟動免疫反應,産生抗體,就像給身體配備了武器,還會留下記憶細胞記住敵人模樣。
等真正的壞病毒來襲,記憶細胞能迅速認出,抗體也會馬上消滅它,身體就安全了。”
孩子們聽後,恍然大悟,紛紛點頭。】
“妙哉!”
張仲景猛地拍案而起,這一拍,震得藥臼裡的朱砂簌簌而落。
他急切地抓起那本早已被翻閱得泛黃的醫書,雙手止不住地顫抖,臉上滿是難以抑制的激動。
榻上的病患,見這位素以沉穩著稱的長沙太守,此刻對着空氣比比劃劃,吓得像隻受驚的蝦米,瑟瑟發抖。
他戰戰兢兢地望向侍立一旁的藥童,小聲問道:“這位小郎,郡守莫不是癔症發作了?”
藥童卻熟稔地鋪開新的絹帛,遞給張仲景,笑着解釋道:“先生這是得了昆侖神啟。您可知長安城那面天鏡之事?”
“是……知曉一二。”病人點了點頭,又疑惑地問,“那郡守他這是?”
“先生可是被神仙選中,下凡濟世的大醫。這定是又受到上天啟示了。”
藥童一邊說着,一邊引過一位年輕的醫者。轉身時,瞥見張仲景正奮筆疾書,為天人恩賜的《手冊》作着新的注解。
此時此刻,昆侖鏡中顯現出的後世防疫知識,恰似一道曙光,點破天機。
他看看後世孩子們懵懂卻認真的模樣,又想起大疫裡那些被病痛折磨的百姓,在心中暗暗發誓:定要将這免疫之理深入鑽研。
哪怕受限于當下的條件,也要為後人開拓防疫的大道。
當後世的學生們問到了疫苗之事,孫思邈手上的動作一頓,緩緩放下正在調配的草藥,目不轉睛地聽着。
李世民聽聞此事,也不顧阻攔,隻身急忙趕來。
大疫一事,從古至今,即便是後世之人也深受其擾。
孫思邈捋着胡須,不禁感歎:“這後代防疫之法,竟如此精妙!”
李世民看着昆侖鏡,神色凝重地說:“若我大唐能有這般防疫之法,百姓便能少受病痛之苦,孫先生,此事還需你多費心思。”
孫思邈鄭重地點頭應下:“陛下放心,這是救世之法,老漢定會研制出來,不負萬民所托。”
“孫先生謙虛了。”李世民扶着孫思邈,接着說道,“其實是這後世的醫者讓朕想起,這昆侖鏡最初啟示的,便是後世的一場大疫!”
“什麼!”孫思邈大驚失色。
無聲内測版的内容,隻有最初幾個用戶能夠查閱,後來開啟廣泛限權後,這一部分内容卻被删除了。
【COV】
李世民不認得這幾個字母,順手截過一張紙寫下。
“剛剛那位翻譯官說,因為COV的推廣,百姓對疫苗的接受度提高了。”李世民分析道,“那時朕在後世的東大,看見人們接種疫苗的場景。白天人曾透露,那場大疫導緻了一千三百多萬人死亡。”
“陛下請再回憶回憶,多講一些!”
“後世能控制住那場劫難,全靠疫苗,”李世民指着昆侖鏡中身穿白大褂的醫者,“孫先生,此法與‘以毒攻毒’之理,可有相通之處?”
太醫們紛紛圍攏過來聽講。
醫道向來靠經驗積累,這便是人們常說“老中醫”的原因,年資越老,經驗越豐富,也就越有資曆。
而後世,小劉簡單的幾句解說,就為這些一生都在醫學道路上苦苦求索的醫者們,打通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既然醫理相通,在已知答案的情況下逆向推導,可比無中生有容易多了。
其中一個年輕學徒在了解後世的防疫工作後,滿是欽佩,不禁反問道:“師父,後世醫學如此昌明,人人都能不為疾病擔憂,我們還要多久才能追上?”
孫思邈大笑起來,将溫熱的藥杵放入弟子掌心,說道:“上古神農嘗百草時,可曾想到今日之醫道。再者,我們如今站在後人的肩膀上,又何愁追不上呢?”
【小楊的鏡頭掃過教室内排成隊列的孩子們,稚嫩的臉上帶着對針頭的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