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揉着太陽穴,一臉無奈地沖張蒼喊道:“計相,朕着實看不懂啊,你快給講講。”
張蒼喉嚨像是被什麼哽住了,半晌才發出一聲喟歎,仰起頭感慨道:“臣也看不懂啊——”
這位在大漢朝以算數之能聲名遠揚,平日裡自诩算數天下第一的計相,此刻望着那些密密麻麻、奇奇怪怪的符号和公式,也徹底沒了主意,臉上的自信全然被震驚與挫敗所取代。
張蒼不禁想起自己年輕時,在算學上一路鑽研,從基礎算法,到自己注解的《九章算術》,将算學理論進一步完善,那時的他,可謂意氣風發,以為天下算學已盡在掌握。
如今,面對這來自後世昆侖鏡中呈現的高考數學,他才驚覺自己不過是井底之蛙。
“這後生的高考數學,太難了吧,”張蒼喃喃自語,“和後生相比,那真是高山仰止。”
殿内其他大臣看着試卷上的内容,紛紛搖頭咂舌,連張蒼都甘拜下風,他們就更比不過了。
劉邦的目光落在一旁閃爍的昆侖鏡上,他灑脫的點下了全科課本的購買,贈予張蒼,接着招手說道:“計相,你再看看這些書,說不定能瞧出些門道。”
張蒼的目光在鏡中那些數學課本的頁面上飛速移動,越看越入迷,雙手不自覺地比劃起來。
“陛下,這小學的算學,倒是簡單些,”張蒼激動地說道,“像這加減法,是算籌計數……”
他邊說邊拿起一根算籌,在地上比劃着課本裡的例題,“瞧,這般運算,确實能更快掌握基礎算學。”
可當翻到初中數學的代數與幾何部分時,張蒼的眉頭又皺了起來,再翻開高中數學書裡的函數、導數和圓錐曲線時,張蒼徹底沉浸其中。
張蒼突然想到自己注解《九章算術》時,對某些複雜算題的解法一直不甚滿意,此刻結合昆侖鏡裡的數學知識,竟有了新的思路。
“陛下,臣受這後世算學啟發,若是将這些新的方法融入我朝算學研究,說不定能解決許多之前難以攻克的難題。”
他滿臉期待地看向劉邦。
劉邦雖不太明白其中的精妙之處,但看着張蒼的興奮勁兒,也被感染,點頭鼓勵道:“好,計相你就好好研究,若真能讓我朝算學更進一步,那可是大功一件。”
明月高懸,銀輝灑落在古樸的庭院之中,祖沖之身着長袍,神色專注地審視着眼前立體幾何題。
他的手指在算籌間靈動穿梭,試圖探尋其中的奧秘,可随着思路的推進,答案逐漸明晰,這全新的推演方式竟與他以往認知大相徑庭。
“妙哉!原來球體體積公式還可這般推演!”
祖沖之忍不住高聲贊歎,激動之下,手中緊緊握着的圓周率算籌也脫了手,四散飛出。
好友王遠在一旁,滿臉疑惑地撿起一根算籌,問道:“祖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我怎麼一點都聽不懂。”
祖沖之興緻勃勃地拉着王遠,指着算籌比劃起來:“你看,以往我們算球體體積,是按照傳統古法,可這現代解法,引入了這種奇妙的坐标系,從不同維度去拆解、計算,就像把這球體重新剖析了一遍……”
王遠聽得一頭霧水,眼睛越睜越大,手中的算籌也不自覺地掉落,苦笑着說:“祖兄,你說的這些,對我來說實在是太深奧了,我這腦子跟不上啊。”
劉徽的目光被代數方程題吸引,略一思索,往昔用重差術解望海島高的經曆湧上心頭,對比眼前的方程解法。
領悟了解題技巧的劉徽忍不住撫掌大笑:“若用此等方程,簡簡單單幾步,便能得出精準答案,妙極妙極!”
他爽朗的笑聲打破了周遭的寂靜。
弟子陳風翻閱着小劉提供的教材啧啧稱贊:“師父,這後世言算術是一切科學的起源,我觀着物理課本,電力、力學無不需要計算,可見我們以前研究的,隻是基礎。”
劉徽的目光落在那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圖表上,不禁陷入沉思。
過了許久,他感慨道:“何必妄自菲薄,數學是科學的基石,而我們,便是這基石的奠基者。咱們窮盡一生鑽研算學,留下的成果,正是後人搭建知識大廈的根基。”
陳風用力點頭,心中暗暗下定決心,定要跟着師父,好好鑽研這些後世學問,不負這難得的機緣 。
秦九韶的大衍求一術正閃爍着靈光,這位南宋時期的傑出數學家,正沉浸在用矩陣解“物不知數”問題的世界裡。
他終于解開了眼前的難題。
當他目光落在現代線性代數解法上時,隻覺如遭雷擊,整個人呆立當場。
良久,他爆發出一陣暢快淋漓的大笑,
滿是對自身學識局限的感慨,以及對後世數學成就的驚歎。
“吾之術如璞玉,在這世間輾轉千年,本以為已達極緻。”
那一瞬間,秦九韶頓悟了語文大作文的“跨越、再跨越”的含義,難怪後世學子精神面貌體現的如此上進。
永不止境,正是如此!
國子監廣場上,人潮湧動。
天文台大家們圍坐一處,熱烈讨論着現代數學的精妙之處,他們眼中閃爍着光芒,舉手投足間滿是興奮與沉醉。
周圍的普通學子,隻是一臉茫然地看着他們,又好奇地瞥一眼地上攤開的算籌,随後紛紛将目光投向端坐在高台上的皇帝。
而皇帝的眼神仿佛在說:這玩意果然還是得專業人士才能懂。
别科的學子們聽聞皇帝放棄通考數學,暗自慶幸自己不用面對這般燒腦的難題,逃過了一劫,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臉上洋溢着輕松的笑容。
而算科的學生們卻如遭晴天霹靂,站在原地,臉色煞白,皇帝既然已經見識到後世十八歲學子的數學水平,必然會對他們提出更高要求。
“後生們十八歲便能學到這種程度,你們這點基礎的,還天天喊難算什麼。”他冷笑一聲,聲音不大,卻令滿朝文武頓時大氣都不敢出,“朕的兒子們也會學,八旗子弟也是。”
這話語如同一記重錘,砸在算科的官員們心頭,而算科學子們更是壓力山大。
他們苦笑着對視一眼,明白往後的日子怕是要沉浸在這深奧的數學世界了。
就這樣,第一天的兩科就在所有人慘淡的悲傷中收場。
道光眉頭緊蹙,滿心遺憾地意識到,在明天的考試裡,居然有曆史科目,但是王槿選考的是物理。
道光了解後人的習慣,年代越相近的,越容易被提及,隻是這些後人雖然展示了諸多“未來”的知識,卻心眼頗多,在關鍵信息上遮遮掩掩,刻意隐去。
沈括從袖中抽出考試安排表。
他目光掃過紙面,在看到下午“英文”科目時,略作思索,随後默默拿起毛筆,将其劃去。
這門來自異域的語言和大宋實在是八竿子打不着關系,現在看了也是白看,還不如把時間和精力花在更有用的地方。
劃完之後,沈括将安排表疊好,期待着第二天的考試會有什麼新知識。
在光線昏黃的書房裡,徐光啟俯身在案前,捏着炭筆,神情專注,紙上沙沙作響。
“老師,你看,如果這樣作解是不是就更快了。”徐光啟頭也不擡,邊寫邊說道,話語裡帶着幾分抑制不住的興奮。
随着他的筆觸遊走,一連串簡潔且邏輯嚴密的公式,從筆下順暢地流淌而出,這些公式的展現形式,已然超脫了利瑪窦過往所有的認知範疇。
利瑪窦原本雙手交疊,神态平和地站在一旁靜靜觀看,可當那些新奇公式逐一呈現,他臉上的神情瞬間凝固,取而代之的是滿滿的驚訝。
他的眼睛瞪得滾圓,下意識地往前湊近,想要将這些神秘的知識看得更真切。
利瑪窦向來對西方學術滿懷自信,畢竟長久以來,來自西方的傳教士們都憑借天文、數學等知識,在東方宮廷裡站穩腳跟,備受尊崇,這讓他打心底覺得西方在這些領域的造詣登峰造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