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浮梁縣的人都知道莫家在分家。
畢竟分家分的人盡皆知還不好看的這十幾年也隻有莫家。滿街上傳的都是關于莫家分家的消息,甚至有不少消息還是從莫老太太口中得知的。
原來當年莫家老三媳婦生的是雙生女,其中一個是三丫頭,另一個生的比三丫頭晚一刻,姑且說是四丫頭。
四丫頭出生的八字不太好,和莫家窯口起窯時的八字相沖,一出生就被養在了舅家。如今三丫頭八成回不來了,老三媳婦因此一病不起,無法之下莫家老三求到大舅哥家想要回四丫頭這個送出去的女兒。
再說老三媳婦這娘家大哥,當年是入贅的别人家,四丫頭送不送回來,得聽妻主的。可沒想到大舅哥的妻主倒是爽快,不僅同意了,還讓親生兒子将那四丫頭給送了回來。
但很快,人們就知道為什麼人家妻主那麼痛快的答應送回四丫頭。
因為莫家把三房分出去了。
起初人們還不明白,畢竟莫家人,就是最碎嘴的莫老太太對其都是三緘其口。但世上不乏聰明人,很快就傳出莫家單獨分三房出去,是怕老三媳婦娘家兄弟的妻主要“官”字号的好處。
傳言傳的有鼻子有眼,莫家沒人出來解釋,算是坐實了這個說法,人們自然是信了。但也不能怪别人信,畢竟大舅哥的妻主給養了十多年閨女,這恩不可謂不大。
自然也有人說莫家見利忘義的,可很快就傳出莫家将祖宗創業時候的鋪子分給了三房。
這下,人們隻剩下瞠目結舌了。
誰不知道莫家那老鋪子所在的老街老巷因為靠着山不方便運輸,來往的商人日漸稀少,大多數更喜歡去靠近南江邊的新街口。
就說那屋子也是百年老屋,能住人已經算是不錯了。
見過這麼見利忘義的,但沒見過見利忘義又過河拆橋的!
為啥說過河拆橋?!
因為莫家最好的瓷是白瓷,但莫家白瓷不是好在釉水,而是瓷胎。
莫家品質最好的白瓷瓷胎飽滿卻纖薄,罩上蠟燭甚至都暈光。能做出這種瓷胎的正是整個浮梁手藝最好的拉坯修坯工匠——莫家曾經掌管窯口的莫老三!
三房搬家那天,頂着明裡暗裡的指指點點,莫老爺子還是帶着大房二房出來送了送,盡管那些笑容有些牽強。
回去莫老爺子就病倒了,莫老太太要請郎中,卻被莫老爺子攬了下來。這樣一直到晚上,莫老爺子才派莫失良大張旗鼓的請郎中,同時鬧的動靜賊大。
有好事兒的自然告訴了分家的莫失讓。
那時候,莫驚春一家人才吃完飯。
聽到來人的話,莫失良和劉氏對看一眼,兩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
以前也是這樣,莫家一旦發生一些紛争,小了就是關起門解決,反正是胳膊折了也要揣袖子裡。大了鬧的鄰裡皆知,莫老爺子就裝病,孝字當頭,老爺子身子最重要,其他事都往後放。等老爺子“病好”,事兒也過去幾天,自然大事化小小事化無。而且讓鄰裡看到莫家兒孫如此孝順,丢的面子也能找回來些。
所以這一次,不止莫失讓和劉氏,就是莫少謙和莫戀雪都知道莫老爺子這是借裝病又演給鄰裡看呢。
但不管如何,必須回去。
莫驚春不想去,劉氏讓莫戀雪留下陪她,還有表哥趙五,家裡留兩個女孩不安全,趙五留下陪着正好。
“阿春,你臉色不太好,是不是累了,你先去睡,我和表哥等爹娘和大哥?”莫戀雪關切地問。
“姐,我沒事,也不困。”莫驚春擡起頭。
“那你和表哥待着,我去燒點水,爹娘去老宅肯定一口水都喝不上。”莫戀雪轉身就要去廚房。
“姐,我和你去。”莫驚春趕忙挽上莫戀雪的胳膊。
她實在不想和趙五單獨待着,不知為何,總有點心虛,畢竟别人不知道表哥的身世身份,她可是知道的清清楚楚。
“一起。”趙五看了莫驚春一眼,跟在姐妹倆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