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⑴不期然的趙棠想起了這首詩。
大昭建朝後有朝臣提出石炭作價幾何,太祖皇帝認為石炭“為民日用”,稅金由十抽七改為十抽三,減輕了石炭場還有百姓大壓力,如今碳價突然上漲,定然是有一環出了問題。
如今已經九月,石炭價格事關百姓是否能過個好年,能否度過寒冬,趙棠做不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但若是僅憑石炭價格細微的變化,根本不能引起其他人的重視,甚至也會會無端的引起喧嘩恐慌,招緻朝臣攻讦。
這邊的趙棠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另一邊寄往安慶府舒州郡的信也在半個月後送到了蘇珏的手中。
自從蘇珏接手蘇家的生意之後,身邊的女使便換了個人,之前的女使比她隻大了兩歲不過隻是個孩子,平日裡看不出來,可遇上事情便顯得有些不足了,是以蘇明珠将自己身邊的荷月調給了蘇珏,現在蘇珏的身邊有兩名貼身的女使,平日裡荷月跟着蘇珏出門談生意,原來的貼身女使青蓮依舊是她身邊大丫鬟,隻不過主要是替她打理府中的事,生意上的事主要由荷月負責。
“去通知各個鋪子的掌櫃,抽十分之二的營收購入石炭。”蘇珏閱後即焚,出了書房吩咐荷月。
荷月也不多問什麼,這幾個月下來,大家對小姐的能力有目共睹,小姐的吩咐照辦就是,沒必要多問,倒是另一邊的蘇明珠有些好奇,沒等她問出口蘇珏就已經自己開口了。
“玉京來信,恐煤價上漲,需早做準備。”
這裡的早做準備并非單純的指替自家準備足夠過冬的煤炭,也是指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内購入多餘的煤炭,若是有必要便兜售給需要的人。
蘇珏有時候覺得殿下并非是一個十足的政客,反倒像是一個士子,頗有“達則兼善天下”的仁心。⑵
“可咱家并不做煤炭生意,無官府批文也擅自賣煤炭可是要受牢獄之災的。”蘇明珠以為玉京傳信使想要蘇家以此發一筆橫财。
蘇珏搖搖頭,解釋道:“并非做生意,殿下心善不忍百姓吃苦罷了。”說着,又想到了另一茬“不過,雖然無官府的批文不能做煤炭生意,但以物易物想來是可以的,若是價格确實一直上漲,我們便多購入些,不與百姓做生意,但高門大戶想來過冬是缺不了煤炭的。”
殿下有兼濟天下的心蘇珏沒有任何意見,隻不過她是個不折不扣的商人,有利可圖的事她也不會錯過,先抽兩成營收買入煤炭,若是此時屬實,那便再購入些紅羅炭還有無煙炭,專門與那些高門富戶以物易物。
發百姓的難财想來殿下十分的不忍心,但是那些高門富戶的銀錢卻是實打實從百姓身上搜刮來的,不賺白不賺。
趙棠想了許久最後從書房中走了出來,并非是她想到了萬全的法子,而是她該去武成閣點卯當值了。
今日起的雖早,但那兩封信廢了她不少時間,是以匆匆用過早膳趙棠便朝着武成閣趕去。
連着告假兩日再回武成閣趙棠有一瞬間的恍惚陌生,不過重新融入到忙碌中後陌生感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熟悉的繁忙勤苦。
“殿下這兩日好歇。”
武成閣這麼大點地方,趙棠告假的事情誰都瞞不過去,更何況她乘着帶有羲和公主府标志的馬車出城一事也并未躲着人,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她出城去城外遊玩的事。
武成閣共事這麼久大家也都大緻摸清了這位公主的性子,平日裡沒什麼架子,有問有答,并不像傳言的那般嚣張跋扈,武斷專橫,平日裡也敢閑聊幾句。
“不過是城外歇了歇,過幾日休沐,季大人也可以出城散散心,松柏蒼翠,楓葉烈如火,晴空鶴成排,倒是不錯的去處。”趙棠并不擺架子,雖說并非有問必答,但是平日裡閑談她也不會刻意的不接話。
眼前的這位季大人乃是隆慶二十九年的二甲進士,運氣好進了翰林院,做了庶吉士,又有幸被選進武成閣參與本朝史書編纂,平日裡盡心盡力,隻有一點,這個人的話實在是有些多,平時事忙也就算了,若是閑下來,最閑不住的便是他的嘴,但他也不說什麼别的,多是聊些家長裡短的,不接話便罷了,一旦有人接話季明的話匣子便關不上了。
趙棠原本不想開口,這個想法在心中轉了個彎後還是接了話。
“殿下可有推薦的去處?”季明也不多客套,更不知謹言兩個字如何寫,今日不忙,他便有閑心多說兩句,“過幾日休沐,下官打算帶着拙荊出城賞景,不過殿下也知,下官并非玉京人,對玉京實在不熟。”
這些話如果換了别人定然是提都不敢提,偏就季明不覺得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