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高危能源适配指南 > 第37章 第三十六章

第37章 第三十六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第四樂章是這部交響作品中篇幅最大的一個樂章,整體的音樂情緒是遞進的,通過樂器的依次疊加、聲部的由分到合、速度的由慢至快,将樂曲由下至上推向高潮,最終在輝煌中結束再現。

馬勒的這部《第一交響曲》在保留古典主義時期傳統作曲技法的基礎上,又具有浪漫主義時期音樂創新的思想,同時還具備了現代音樂中包含的作曲家個人思考的内核。這才使這部作品曆久彌新,達到“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效果。由此看來最初的标題反而成為了限制想象力的枷鎖,馬勒将标題删去這一行為或許也有此考量。

在手稿中,第一樂章有《永恒的春天》這樣一個标題,馬勒選用了他的歌曲套曲《流浪青年之歌》中的一首《今晨我穿過原野》中的旋律片段作為第一樂章主部的主題(譜例2-4),該主題後多以支聲複調的形式參與到後續音樂的發展中。主部主題由引子中的單簧管聲部弱起先現引出,過渡到大提琴聲部,可以看出作者在此想要表達一種踏着沉穩而又雀躍的腳步走在原野上的感覺。

主部為開放式終止,結束在D大調的屬和弦上,連接部直接從屬調A大調開始,為副部做調性的先現。連接部的音樂材料以主部材料為主,副部材料為輔。

副部為了在音樂情緒上有所不同,将主部材料先緊後松的節奏型做了颠倒(譜例2-5),将二分音符長音放在前面,緊接二分連線四個八分上行。副部主題的第一次呈現是在第一提琴聲部,與主部主題在大提琴聲部的初次呈現做出對比,又同屬弦樂樂器組,表示出副部主題與主部主題同出一源的關聯。副部第二部分自109小節開始,這一短暫的八小節樂句更像是借由主部主題的前半部分引出,将副部主題做了二次變形,而這一形變後的主題b1也由此固定下來,在後續展開部、再現部中,副部主題都以b1的形式出現并進行展開。同時自109小節開始,樂隊聲部開始疊加,及至結束部,樂隊齊奏将樂曲推向第一個高潮。

呈示部主、副部之間不同于傳統奏鳴曲式,并沒有做出較大的情緒對比,二者之間更像是用一種叙事的遞進方法,将音樂情緒層層推進。将引子包含在内整體來看,這一部分的速度呈漸快狀态,及至結束部速度升至四分音符232/分鐘,這又與展開部回落至四分音符96/分鐘的速度做出對比。

展開部為第163小節至第357小節,在導入階段,作曲家先後以b1材料、a材料分别展開,b1材料采用重複的展開方式,a材料采用模進的展開方式。調性上采用了同主音交替大小調的方式。展開階段開始了調性上的頻繁變化,調性由D開始,經曆A、bD、bA、F,之後的305至357小節回到A大調上,為再現部的調性回歸作屬準備。

從曲式結構上看,再現部屬于倒裝再現,即副部材料先于主部材料再現。再現部從358小節開始,作曲家使用b1材料在主部調性D大調上進行再現,之後再以主部主題進行再現。兩次分别再現之後,作曲家又進行了第三次綜合材料再現,在這一樂段中,a、b材料不再分别出現于不同聲部,在另一材料再現時作支聲複調一用,而是在同一聲部連接為完整的主旋律,作曲家借此展示出了他高超的旋律編織技法,與樂隊編配思維。

從音樂情緒上來看,再現部又屬于動力再現,再現第一句以圓号吹奏c材料,吹響再現的“号角”。整體配器上不再是弦樂器組與木管樂器組的對比,而是兩個樂器組聲部的融合,其間銅管在其中起情緒的推動作用,在逐漸高昂的情緒中,複雜的聲部減少,不同的樂器被用來吹奏同一聲部,最終用樂隊齊奏營造的輝煌中第一樂章戛然而止,使聽者有萬物靜而心不平之感。

在第二樂章的最開始,我們又可以看到與第一樂章中相似的四度進行材料(譜例2-6),不同于第一樂章的四度下行,馬勒在第二樂章中将該材料變為上行并發展為主題旋律,而原有的四度下行材料則退居二線,成為主題的答題(譜例2-7)。

通常,四、五度進行是非常具有力量感的,馬勒将該進行貫穿兩個樂章,也使得兩樂章的整體情緒都是統一且積極向上的。

在展開段中,a材料的展開仍保持了原有的旋律形态,選擇在聲部上作音程疊加(譜例2-8),使其擁有更為豐滿的音響。

b材料(譜例2-9)則完全是由譜例2-7材料加花演變而來。這段旋律的骨幹音依舊是主、屬二音,旋律圍繞這兩個音做迂回下行展開。

B樂部由于是一個對比中部,同時又擁有一個對比中段,以至于B樂部中包含了四個新的音樂材料:c、d、e、f。又因為B樂部的整體情緒與A樂部差别較大,所以B樂部的音樂材料也與A樂部大相徑庭。

c材料(譜例2-10)首次出現在第171小節,作為中段的引子由單支圓号奏出。如果說A樂部的三拍子是進行曲風格的,那麼B樂部的三拍子則更符合圓舞曲的風格。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