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蘭家住在縣城,就在他們準備去趙蘭家躲胎前,趙梅又說趙蘭家隻能住下娘兒倆,讓王惠選一個孩子帶在身邊。
王惠一時陷入兩難,又因為自己寄人籬下而不點頭答應,最終,她選擇将年紀更小的希希帶在身邊。
希希在公婆嘴裡一直叫“多頭子”,要不就叫“小外國人兒”,他們從來都沒有管過、沒有抱過,甚至沒有正眼看過希希。眼下一别幾個月,王惠實在是放心不下她。
于是,李争争就被放下了,她隻能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
把王惠送到趙蘭家後的第二天,李武就和李斌一行人去了北京。
李武和王嘉、喬橋說明情況後,喬橋和王嘉對視一眼,她笑了笑,說:“哎呀,好事兒啊,那這趟你就先别去了,這樣,我把地下二層東邊的那個倉庫交給你,你替我們經營好啊。”
“三嫂,我還沒管過倉庫呢,你直接給我一最大的倉庫,不行吧?”
“有什麼不行的?你三嫂說行就行,你好好管就是了。”王嘉拍了拍李武的肩膀。
“好嘞,三哥,三嫂,我保準管得明明白白,等你們回來對賬。”李武感激道。
“行了,看好手下的人,注意倉庫安全,不能讓他們在倉庫抽煙,更不能讓工人們賭博啊,交給你了!”喬橋叮囑道。
“知道了三嫂。”
喬橋臨走前,又塞給他一千塊錢,“這是給小惠買補品的,生孩子傷元氣,你多回去看看她,一定要照顧好她。”
“謝謝三嫂。”李武目送他們上了黃色大發。
——
這是李争争第一次和媽媽長時間分别,其實她是非常不适應的。
小朋友的内心容易缺乏安全感,再加上她已經七歲了,她能非常明确地感知到爺爺奶奶更喜歡光宗耀祖,沒那麼喜歡她,所以她在爺爺奶奶身邊總是小心翼翼的。
老宅的飯桌上總是熱熱鬧鬧,嬸嬸從來不自己做飯,她和光宗耀祖都在奶奶家吃,加上李争争一共六口人圍坐在圓桌上。
李争争從來不敢吃特别飽,煮雞蛋都是等着奶奶分,如果奶奶不分給她,她就不吃。
之前那個敢于校正不平等的李争争,因為父母不在身邊而氣焰漸消,羽翼萎縮。
嬸嬸向華偶爾也和她在飯桌上聊天,嬸嬸總是說:“争争啊,幸虧你先出生了,要是你弟弟先生出來,就沒你們三個什麼事兒了。”
李争争隻是笑笑,不說話,她小小的新腦子根本不懂計劃生育,更沒有自己的主體意識,等長大後她才明白這句話背後的意思。
夜裡,李争争想上廁所,她不敢叫爺爺奶奶開燈,生怕自己會給他們添麻煩而被嫌惡,所以她總是被尿憋醒以後,給自己做半天心理建設,才敢小聲兒地叫醒奶奶。
李争争小小年紀就學會了看别人臉色,她總覺得自己寄人籬下,習慣去猜測爺爺奶奶的想法,并去迎合他們。
前後院兒的鄰居們都喜歡來老宅串門,她們總是哈哈笑地問:“争争,你想要弟弟還是妹妹啊?”
李争争納悶,媽媽明明告訴過自己不能對外人講媽媽懷小寶寶的事,她們怎麼知道的?
“争争?”那個嬸嬸又叫她,“你想要弟弟還是妹妹啊?”
“當然是弟弟啊。”李争争信誓旦旦地說,她想:有了弟弟,爸爸媽媽就高興了,爺爺奶奶可能會對媽媽好一點。
“有了弟弟,你爸媽就不喜歡你了,你看這不就把你丢老家了嗎?”
“不會的,爸爸媽媽愛我,看,這是我爸爸給我買的羽絨服,這是我媽媽給我買的小皮鞋,爸爸媽媽愛我!”李争争用力向她們強調着。
大人們真壞,她們故意把李争争逗得急赤白臉,然後紛紛開懷大笑。全然不知被父母寄養在别家的小女孩會産生嚴重的被抛棄感,這令李争争内心惶恐不已。
白天,她還是背着小書包去幼兒班旁聽,下半年她就能入學了。
晚上,她喜歡趴在桌子上寫作業,偶爾聽聽爺爺奶奶說話,爺爺常說他們計生委又打掉了哪個村的哪幾個孕婦,抓起來哪個村的哪幾個男人,哪個村的罰款好收,哪個村的村風彪悍等等。
小時候隻當是聽個故事,根本不懂什麼意思,等長大後回憶,她才後知後覺得感覺到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