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大巫 > 第21章 第二十一章 考工

第21章 第二十一章 考工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豐京的清晨安靜清幽,隻有遠處的銅器作坊偶爾傳來搬動礦石的輕響。

麗季走向宗廟近旁巫祝們的住所,白岄正在與白氏的巫祝們交談,似乎在尋找什麼。

“阿岄,怎麼了?”

“是内史。”白岄回頭見了他,眉目稍稍舒展,命巫祝們先退去,“阿岘不知跑到哪裡去了,大家都說沒見到他。”

麗季擺擺手,“别擔心,小阿岘主意大着呢,在豐鎬出不了什麼事。”

白岄流露出少許無奈,“昨日我訓斥了他幾句,他又去叔父那裡哭了好半日,夜間鬧着不肯觀星。”

“阿岘也不小了,在豐鎬出不了什麼事的,随他去吧。”麗季笑着寬慰道,“你自己不也犟得很,再不肯聽人勸的?我看呀,你們兄妹三人都是這樣的脾氣,别苛責他了。”

白岄搖了搖頭,叮囑族人們再去别處尋找白岘,折回屋内戴上面具,“……今日要議事,早些動身吧。”

時間尚早,麗季帶着白岄步行穿過豐京的街道,琢玉的、制陶的、鑄銅的、制骨的作坊正從一夜的沉睡中醒來,工匠們陸陸續續地聚集過來,開始一天的勞作。

公卿和百官或乘馬車行于道路正中,或在道路兩側步行,兩寮的徒屬們行色匆匆,驅趕着滿載礦石、陶土、皮革、木材等原料的牛車前往手工作坊。

渡過沣水,向北而去,便到達鎬京的王城。

太史寮的屬官都已到了,出席的除了召公奭、太史、内史、太蔔、太祝等人,還有樂師、巫祝以及幾名曾在殷都任職、熟悉祭祀禮儀與流程的官員。

“召公、太史。”白岄是一貫的目中無人,隻向召公奭和辛甲問了好。

經過幾次會面和辛甲、麗季的解釋,太祝等人也知道她素來性子古怪,這恐怕是主祭們的通病,因此不以為忤,隻是向她點頭緻意。

不多一會兒,司工帶着數名管理制陶、鑄銅的陶工、金工和冶氏等,懷抱着幾件提前制好的泥模匆匆趕來。

衆人既已到齊,便各自依照次序落座。

王坐于上首,卿事寮居右,太史寮居左。

先由太史宣布今日議事的内容,随後侍從将數枚钺形的泥模呈到白岄面前。

鑄造銅器,首先應當制模,銅器上的紋飾、銘文,都需先在泥模上雕刻、制作,與制陶無異。

之後翻模為範,容器需同時制作内範與外範,合範之後将熔化的銅液通過預留的孔隙注入,待澆鑄完成後打碎泥範,取出凝固成形的銅器,再進行打磨、抛光。

百工爍金以為刃,凝土以為器。

光彩煌煌、莊嚴貴重的吉金,便是如此脫胎于質樸的陶範之中。

白岄拿起其中最大的那枚陶钺,用手測量了一下。

“這些泥模偏小,需重新制作。”白岄看向陶工,“大钺刃長二十五寸,小钺刃長二十寸,鑄成後重約四至六鈞之間。”

陶工低頭記錄,金工道:“钺刃長與通長所差無幾,算上雕镂紋飾,四至六鈞是可行的。”

白岄又道:“需多加錫石,以達三居其一。”

金工皺眉,忍不住反駁道:“大巫,禮器所用錫石不過六居其一,即便鑄造斧斤、戈戟,錫石也不過達五之一、四之一。”

六分其金而錫居一,打磨後呈現金色,為鐘鼎禮器,承祭祀之重。

而用錫高達三分之一,則是鑄造鋒銳的劍刃時才用的比例,鑄成後僅能顯出銀色,似乎并不符合禮器的威儀。

且錫石分量較輕,要鑄成四至六均重的钺,體量将比尋常禮器厚重許多。

打造這樣一柄大钺,到底要用來做什麼?

金工和冶氏交換了一下眼神,又看了看司工,最後問道:“大巫是否能告知大钺的确切用途,以便我等澆鑄時自行調整?錫石過多,雖鋒利有餘,卻也性脆易折,恐怕不妥。”

他們自然并不相信白岄的話,他們是專職于鑄銅多年的工匠,而新來的大巫這樣年輕、又是女子,當真懂得鑄造之法?

也不知道王上到底被什麼蒙蔽了,竟任着這女巫在豐鎬胡鬧。

“大钺并非禮器,而是用于斬首。”白岄将手指搭在下颌上,毫不避諱地前後比劃了一下,解釋道,“大钺需掄動圓滿方可順利斬下頭顱,因此很難精準斬至頸項之間的骨骼間隙。尤其處理的人牲較多時,時常會誤中肩臂、下颌甚至齒牙,齒牙尤為堅硬,故須多加錫石以增其鋒銳。”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