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霆他們回到家中,心裡還有點忐忑。
畢竟今日,又是打架,又是考試,還從童蒙堂去了四書堂。
更是跟薛館長約定好,若不能在私塾大比裡拿到名次,紀霆直接要被退學。
可家裡極為安靜,沒有一個人問起此事。
等小四問了妹妹紀小六,說是家裡知道博學館發生了什麼,薛館長還特意找人來通了氣。
不過聽說三哥哥考上四書堂,大家也就沒再多說。
家長們倒是談了片刻,時間不算長,出來之後,更是不提此事。
沒人提嗎?
紀霆震驚。
有句話叫,孩子靜悄悄,必然在作妖。
可還有種情況,是你犯了大錯,家長也靜悄悄的,這種情況也很可怕啊。
算了,不想了,還是好好學吧。
紀霆他們回來第一時間,肯定是跟母親打招呼,之後再回各個院子讀書。
不過這回,小四小五從長輩那回來後,直接來了則修院。
這讓各房欲言又止。
二房二夫人,還有三房紀風的生母,皆有些擔心。
好在卓夫人那邊有所動作,直接從她相公書房裡,翻出紀伯章小時候讀的四書,以及專門做的筆記,然後統統送到則修院。
這下讓各房都閉嘴了。
紀榜眼的筆記啊,外邊求都求不來。
可該擔心還是擔心。
主要是,紀霆那孩子,這能安心讀書嗎?
别說二房三房的擔憂,即便是卓夫人自己也有些惆怅。
孩子更說,以後晚飯不用太麻煩,他跟弟弟們一起随便吃點即可。
這孩子,不會是要帶着弟弟們玩吧?
這麼想着,卓夫人下意識走到則修院外,正好碰到四弟妹,還有五弟跟五弟的妾室,那妾室正是紀小五紀風的生母。
擔心孩子們讀書的,不止卓夫人啊。
此時的則修院内,紀霆确實沒有看書,而是聽弟弟們講他們的學習方法。
三四月的天氣已經有些炎熱,書房窗戶大開,裡面的孩子們正在說話。
小四小五,包括家中兩個妹妹,以前都在家學讀書。
帶他們啟蒙學習的,自然是之前的賈夫子。
那賈夫子人品堪憂,不過學問是有的,都是最正統的讀書法子。
主要小五紀風跟哥哥講解。
“三哥哥必然知道四書分為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四本。”
秀才考試,基本隻考這四本。
所以這也是博學館四書堂的學習内容,更是此次私塾大比的必考科目。
畢竟參加私塾大比的學生,都是沒有功名的童生。
其中大學,中庸兩本,都出自五經之一《禮記》的篇章。
由前人韓愈單獨從禮記裡引用,作為精讀科目,之後又有大家編纂,成為如今的四書。
巧的是,這兩本所讀的順序,正好一前一末。
“四書必先學大學,依次為論語,孟子,中庸。”
簡單來說,《大學》學的是根基,《論語》為根本,《孟子》養浩然氣,《中庸》總結道德哲學。
小四小五一邊說一邊補充。
但說起這些,他們其實也一知半解,隻是把夫子說的話,照葫蘆畫瓢而已。
畢竟他們五歲啟蒙,先讀蒙學,後學音韻訓诂。
到了十歲開始讀四書,今年十三,也隻是通讀四本而已。
通讀的意思就是,現在隻能把四本書讀順了,至于其中的意思,大多都懵懵懂懂。
這也是,若都讀明白了,那就該考秀才了。
要說水平高低,小五應在小四之上。
紀霆肯定墊底。
現在弄清楚四書是什麼,就要開始讀了。
小四小五準備去寫夫子今日布置的課業。
紀霆則翻開嶄新的《大學》,至少通讀一遍。
可他直接把書合上,又問道:“那學到什麼程度呢。”
此話一出,小四小五沒什麼反應,則修院外面的幾位家長着急了。
兩個弟弟教哥哥讀書,本就有些離譜。
現在倒好,還在打擾弟弟做課業。
卓夫人下意識拉住五叔跟妯娌們,隻聽則修院内小四小五一臉茫然。
什麼叫學到什麼程度?
紀霆道:“總要有個目标。”
“比如我們如今隻是童生,目标是考秀才。”
“那考秀才要達到什麼樣的要求呢。”
“就不說考秀才,隻講此次私塾大比,考的是什麼科目,又有什麼具體的要求。”
博學館内部的選拔跟私塾大比類似,所以兩者并在一起練習即可。
這說得大家更茫然了。
則修院外,紀五叔倒是攔住大家,比了個噓的手勢,聽聽霆哥兒怎麼講。
小四小五撓頭。
不知道啊。
夫子們隻教書,從未講過這些。
“不管賈夫子,還是博學館的夫子,都說讀通四書,明白其道理,再會解意即可。”
這也太籠統了。
就跟現代考試一樣。
總要知道考試重點在哪裡,要點是哪裡。
難道要把一本書,全都背得滾瓜爛熟嗎。
想來既然是考試,肯定有偏向,有倚重吧。
他們這是突擊學習,肯定不能用傳統的方法。
倘若慢慢學,慢慢啃。
别說私塾大比拿名次了,就連大比參賽名額都拿不到。
紀霆抽出一張上好的畫紙,這畫紙極大,鋪在書桌上,開口道:“私塾大比都比什麼。”
“參賽多少人,晉級多少人。”
這個小四小五知道。
他們在博學館四書堂已經好幾天了,總是聽大家提起。
“宜孟縣私塾家學有十二個,共計六十個學生參加大比。”
“私塾大比共計三日。”
“第一日先比背默。”紀小四道,“會淘汰後三十名。”
“說是能默多少是多少,比誰默寫的多,誰默寫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