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慶王府的日常 > 第11章 閨甯

第11章 閨甯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顧清禾端坐在紫檀雕花妝台前,任由聽琴将東珠流蘇簪别于鴉青鬓邊。銅鏡裡映出她眉間淺描的遠山黛,與身上正紅纏枝蓮紋織金緞裙相得益彰——這是母親特意從金陵送來的雲錦,領口處繡着顧氏家紋“雙鶴銜芝”,暗合她慶王妃的身份。

“王妃可要帶那方和田玉暖爐?”映雪捧着鎏金手爐候在一旁,爐蓋上錾刻的雙鶴紋與裙上暗紋相映成趣,“昨夜金陵驿報說,永平侯府所在的應天府已落初雪。”

顧清禾指尖撫過鬓間新得的紅寶石簪子,想起三日前燕王妃徐明薇的提醒:“按例新婚滿月需歸甯,隻是慶王殿下在遼東監軍……”話未說完,眼尾已掃過她腕間的赤金镯子——那是進宮時太後所賜,此刻在燭火下泛着溫潤光澤。她忽然輕笑:“把庫房裡那兩箱松江布裝上,再備十壇王府釀的葡萄酒。就說是王爺臨行前特意交代,要孝敬父親的。”

鏡中女子唇角微揚,眼底閃過狡黠。顧氏一族本是蘇州巨賈,五世祖因海運漕糧有功,得封“永平侯”,封地雖在蘇州,卻在祖父一輩舉家遷入金陵應天府——自成祖遷都北地後,金陵仍為南都,官署規制一如往昔,是江南貴胄雲集之地。父親顧钰安現任中軍都督府佥事,襲爵永平侯,母親吳氏體恤民情,常以侯府名義在秦淮河畔施粥,素有“賢德”之名。上頭兩個哥哥,大哥顧之階在翰林院編修明史,二哥顧之昀任錦衣衛指揮佥事,皆是少年得志的人物。

卯時三刻,車隊從宣武門出發。顧清禾掀開馬車窗簾,望着沿街叫賣的糖炒栗子,忽然想起及笄那年,二哥顧之昀偷帶她去城南看花燈,被父親罰跪祠堂的情景。車轅忽然輕晃,畫屏隔着簾子笑道:“王妃,永平侯府的影壁已瞧得見了。”

朱漆大門前,母親吳氏體着月白羽紗披風,正與門房交代着什麼。鬓邊一支赤金點翠鳳凰步搖随步輕顫,正是當年太後親賜的嫁妝。顧清禾眼眶微熱,忙不疊掀簾下車,卻見大哥顧之階身着绯色官服,正與管家核對禮單——二十箱聘禮中,除了慶王府的古玩字畫,竟還夾着遼東特産的貂皮與鹿茸。

“三妹妹愈發嬌豔了。”二哥顧之昀晃着腰間的繡春刀,故意湊近了瞧她耳墜,“這紅寶石墜子倒襯得臉色雪白,莫不是在王府日日挑燈習字?”

顧清禾佯怒瞪他,眼角餘光卻掃過他肩甲上的新傷——上月随駕北巡的印記。母親已迎上來,掌心的溫度透過纏枝蓮紋袖口傳來:“昨夜你父親特意讓廚房煨了莼菜銀魚羹,說你小時候總把銀魚挑到他碗裡。”

穿過垂花門時,顧清禾忽然駐足。影壁上“雙鶴銜芝”的磚雕已重新髹漆,比出閣前更顯莊重。記得十五歲那年,她偷偷在磚雕上描金,被父親罰抄《大明會典》三日,如今想來,卻成了最珍貴的回憶。

正廳内,侯府上下早已按品階跪迎。顧清禾望着父親顧钰安端坐在正中央,蟒紋補服上的金線在晨光中流轉,忽然想起出嫁那日,父親将她的手放入慶王掌心時,聲音裡藏着的顫抖:“吾女雖嬌,卻識大體,望殿下……”

“都起來吧。”顧清禾擡手示意,目光掠過堂下:大嫂身着青鸾紋裙,正牽着三歲的長子顧延禮,小家夥躲在母親身後,隻露出半張臉,腰間的玉麒麟鎖晃悠悠的;二嫂撫着微微隆起的小腹,笑意溫婉——她有了五個月的身孕,是二哥顧之昀的第一個孩子,尚未臨盆。

“禮哥兒乖,叫姑姑。”顧清禾笑着蹲下身,向大哥的兒子伸出手。延禮剛滿三歲,發間還别着大嫂特意為他梳的雙丫髻,聽見呼喚,便踉跄着撲進她懷裡,奶聲奶氣地喚道:“姑姑抱!”他掌心還攥着塊芝麻糖,蹭得顧清禾裙角上都是糖渣。

二哥顧之昀見狀,忽然伸手揉了揉延禮的小揪揪:“你倒不客氣,姑姑的新裙子都被你弄髒了!”小家夥吐了吐舌頭,反手抓住顧之昀的繡春刀穗子,逗得衆人忍俊不禁。

哄笑聲中,顧清禾忽然看見父親唇角微揚——這在素來嚴肅的侯府當家人臉上,已是難得的和顔悅色。

午膳擺在聽雨軒。青玉碗裡的莼菜銀魚羹騰起熱氣,顧清禾嘗了一口,果然是記憶中的味道——湯色清亮,銀魚鮮嫩,佐以母親秘制的蟹粉。大嫂特意坐在她身邊,不時替延禮擦拭沾着湯汁的嘴角:“禮哥兒近日跟着塾師開蒙,最喜纏着你大哥問《千字文》,倒比你小時候還頑皮。”

“像極了二哥幼時爬樹掏鳥蛋的模樣。”顧清禾笑着夾了塊蟹粉豆腐放在延禮碗裡,小家夥正用湯匙戳着碗裡的銀魚,忽閃着大眼睛問:“姑姑,姑父什麼時候來陪禮哥兒騎馬?”

父親顧钰安端起酒杯,忽然開口:“前日接到慶王八百裡加急文書,說遼東軍屯已初見成效。”他望向女兒,目光裡藏着不易察覺的驕傲,“聖上在朝會時說,慶王妃教的江南桑蠶種養法,倒是讓遼東邊民得了實惠。”

顧清禾險些嗆到。半年前她随慶王巡視江南,特意讓陪嫁的蘇州繡娘整理了桑蠶手冊,不想竟輾轉送到了遼東。母親吳氏體笑着替她布菜:“你父親總說武将家的女兒不必讀太多書,如今倒好,連《農政全書》都要收錄你的法子。”

飯後,母親拉着她進了閨房。紫檀木匣裡整整齊齊碼着她未出閣時的繡品,最上層是幅《雙鶴圖》,正是慶王第一次上門時,她躲在屏風後繡的。“你大嫂有了身孕,”吳氏體摸着她的手,腕間的翡翠镯與她的赤金镯子相撞,“你二嫂雖還未生産,卻總說等孩子落地,定要讓你做洗三禮的主賓——她呀,最是佩服你在王府裡推行的女紅坊。”

話音未落,窗外忽然傳來喧鬧聲。顧之昀大步流星闖進來,腰間繡春刀還挂着未化的雪:“三妹,遼東快馬遞了信!”展開黃绫,朱筆批着“慶王所奏軍屯事宜,着五軍都督府速議”,角落處另有一行小字:“代問王妃安”,字迹清瘦,正是慶王朱翊甯的筆鋒。

顧清禾指尖摩挲着那行小字,忽然想起啟程前收到的信箋。慶王在遼東大營寫的:“聞卿歸甯,恨不能随侍左右。金陵城的糖炒栗子,可還記得讓二哥多買些?”那時他正籌備冬衣調配,卻仍記得她少時的喜好。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