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婆子搖搖頭,“不會!他們姐弟倆既然願意跟着大熊一塊去如意閣送菜,應該會收下咱家的東西。
“大熊說桃姐兒是個有主意的,要是這麼着,可能會給咱家回禮。”
張氏放下心來,“娘,那她家要是送東西,咱收不收啊?”
“得收!咱家收了,她才能安心。咱收下來,過兩天再回些東西,一來二往的,這關系就處回來了嘛!”
張氏笑着點頭,“娘,您說的對!家裡主事還得靠您,我這腦子笨,就想不到這層去。”
葉婆子對大兒媳的馬屁很受用,一張臉笑起來,額頭的皺紋也舒展開。
鄭寶山聽着兩人聊天,頭腦發暈,唉,好複雜啊!
*
這廂姜桃煮好涼粉,刷罷鍋,開始熬豬闆油。
時下人們熬豬油都是肥肉直接下鍋,熬出來的油渣易糊,豬油也容易發黑發黃,且帶着一股腥味。
姜桃打算加水熬,這種法子熬出來的油又白又香,再加上姜片、蔥段,還能提鮮去腥,保存的時間也長。
姜桃摘了一把香蔥,洗淨瀝水打結備用,又切下幾片幹姜。
小鐵鍋刷淨加水,倒入切成肉丁的豬闆油,先焯水片息以去血去腥,而後用竹笊(zhao)籬撈出肥肉。
把鍋裡帶白沫的水舀出來,刷鍋後再新加水,倒入焯過水的肥肉,大火熬煮。
須臾,豬肉濃郁的香氣彌漫開來,姜桃往裡加入蔥結、幹姜,以去腥增香。
姜桐饞得直流口水,姜桃也繃不住,雖然昨日吃了炖雞,但還是饞肉。
不多時,鍋裡的水都蒸發掉了,竈膛轉至小火慢熬,姜桃不斷用鏟子翻炒肥肉,并撈出炸得發黑的蔥結與姜。
漸漸地,油渣由白色變成黃色,姜桃率先挑出幾粒炸得金黃的油渣,放碗裡,遞給姜桐。
“有點燙,吃的時候吹一下!”
姜桐不疊點頭,喜滋滋接過碗,沿着碗邊,往裡使勁吹幾口氣,才捏起一粒放入嘴裡,嚼一嚼,咯嘣作響,登時滿口香。
姜桃見肥肉基本都轉至金黃色,便示意姜桐停火,用晾幹的笊籬撈出油渣,約摸有小半碗。再看鍋裡的豬油,色澤油亮清透。
她夾起一粒油渣嘗嘗,入口香濃酥脆,讓人食指大動。
等鍋裡溫度降下來,姜桃把豬油舀入提前洗淨晾幹的油罐中,大約有七兩多油。
熬完豬油,姐弟倆各自回屋休息了一會。
大半個時辰過去,涼粉糊糊凝固成型,乍看瑩白透亮。
姜桃把木盆搬到竈房,倒置在切菜闆上,拍一拍盆底,涼粉自然滑落在案闆上。她用手托起來試試,約摸七斤多重。
姜桃比劃一下,把涼粉切成兩塊。見姜桐目光殷切,她把自家那塊劃拉一點遞給他。
“你先嘗一下味道,咱待會回來再吃。”
姜桐接過涼粉,咬一口,軟彈爽滑,樂滋滋道,“好吃!小山肯定會喜歡!”
姜桃笑笑,把野豬肉放到盆裡,騰出籃子,把涼粉用一塊洗幹淨的芭蕉葉包起來,裝在籃子裡,旁邊放上一捆香椿,再蓋上布。
姐弟倆拎起籃子,鎖上院門,往鄭家去。
兩人走到東邊路口往南拐,走過半裡路,出現一條溪流,上面搭有半丈寬的木橋。
過橋便是一畦畦水田,此時還不到晌午,地多的人家還在田間勞作。
走過水田,穿過一片林子,翻過一道矮坡,就到了山腳。
再往上走數十丈遠,到達一處開闊的坡地,不遠處一座石頭砌的院子赫然映入眼簾,便是鄭家。
鄭家現有八口人,鄭熊的娘親葉婆子,鄭熊夫妻與三個兒子鄭錦山、鄭佑山,鄭寶山,還有鄭熊的弟弟鄭虎及侄女鄭寶蘭。
鄭虎有點口吃,平常不大說話,為人老實巴交的,老大年紀才娶上媳婦,不料新媳婦過門沒到半年就死了。
又過了幾年,葉婆子給他張羅着娶了娘家那頭也就是葉家村的一位寡婦,來年生下了鄭寶蘭。後來,那女子不甘寂寞,跟賣貨的貨郎勾搭上,撇下孩子跑了。
因多年不曾到訪,姐弟倆到了門口忽地生出些躊躇,姜桃思索着待會怎麼開口。
姜桐見阿姐猶豫不決,主動請纓,“阿姐,要不我先用暗号把小山叫出來?”
自兩家斷絕往來後,他跟小山都是在家門外以鳥叫為暗号喊彼此出來。
姜桃點點頭,等小山出來,問問他家啥情況,再進去也不遲。
誰料,姜桐還未來得及開口,身後驟然響起一道冷冽的呵斥聲,“你們是誰,站在我家門口做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