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搖籃 > 第20章 第二十章:逃難者

第20章 第二十章:逃難者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卡爾,全名卡爾·麥奎因(Carl McQuinn),身世不詳。從膚色和面部特征判斷,其祖先應該是來自中亞地區的阿拉伯人。嬰兒時期的卡爾在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的某處營地廢墟中,被從歐洲逃難至此的白人農婦——麥奎因女士——發現并收養,起名為卡爾·麥奎因。推測其族人在逃難或者勘探途中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不幸全體遇難,僅卡爾被保護在恒溫艙中幸存。随後幾年,卡爾随養母一同前往東方,到達沈博所在的避難所。成年後成為沈博的左膀右臂,是避難所和聚居區的高層管理人員之一。

卡爾使用從養母那裡學習到的種植技術,在避難所主要負責農作物的改良和種植工作。後期被沈博派遣,前往中南半島勘探新的避難所選址。經過艱苦的勘探,卡爾和勘探隊員們确定了選址,并通過無線電引導避難所居民開始大遷徙。

以下是卡爾的日記内容摘抄:

“酸雨已經下了4個月,中間也有過不下雨的時候。但是還沒等地面的水分幹透,下一場酸雨又立刻來臨。今年已經注定會顆粒無收,我們剩餘的糧食隻夠再吃半年。沈博告知我,要開始制定更緊縮的糧食分配制度……”

“酸雨已經下了5個月了,很多物資被腐蝕了。我們的損失很大。萬幸的是藥品和食品沒有被毀壞。但如果再想不到辦法,我們都會完蛋……”

“據沈博所述 ,她的父親曾經帶領勘探隊去過西南方向很遠的地方,那裡有着廣闊的草場和肥沃的土地,還有很多戰前時代遺留的文明遺址。但她的父親在勘探途中不幸感染了瘧疾,沒能活着回來。西南方向的勘探沒有完成,那裡對我們來說仍然是個未知的區域。但現在,沈博有一個大膽的計劃……”

“我帶領5名年輕力壯的居民,一共6人組成了勘探隊。帶着我們三分之一的柴油、兩輛卡車、一台無線電台和其他一些物資,開始了我們的勘探任務——去西南方向尋找新的避難所……”

“我們沿着沈博父親留下的地形圖前進了……勘探隊一直行進了兩天兩夜夜,才走出酸雨的降雨區域……第3天,我們到達了一處地圖上标記的山脈。大家都驚訝于短短幾十年間酸雨竟然造成了如此巨大的破壞!幾十載的酸雨腐蝕,丘陵早已褪去了蒼翠的顔色,取而代之的是千瘡百孔的裸露岩層。石灰岩表面布滿了蜂窩一樣的腐蝕坑,鐵元素氧化成暗紅色的鏽斑,溝壑裡全是析出的白色鹽堿,像枯骨一樣蟄伏在泥土裡。土壤闆結龜裂,原本應該是郁郁蔥蔥的灌木,此刻卻是蜷曲焦黑。植物的根系裸露在酸化的土地上,往日的生機勃勃已經蕩然無存,隻剩下滿目瘡痍的水土流失地貌……”

“第10天,地貌開始變化。穿過山脈往西,地勢逐漸開始變高,水源變得越來越少……風沙,漫山遍野的風沙。卡車的擋風玻璃一眨眼就會被黃沙覆蓋……卡車在溝壑間颠簸前行,車頭燈穿透飛揚的塵土隻能照亮前方五米。大風裹挾着沙粒持續拍打着車身,細密的撞擊聲在駕駛室鐵皮上連成一片。後視鏡裡,揚起的沙塵像一道渾濁的幕牆……車輪碾過松軟的土層,車轍剛成型就被風沙重新填平……夜裡我們關緊門窗……漫天的黃沙從車窗縫隙鑽入,第二天早晨,連儀表盤上都積起薄灰……能見度比昨天更低,不足三米……車頭不時被橫風推得傾斜,排氣管噴出的尾氣瞬間消散在沙幕裡……我們第一次用無線電台呼叫避難所,開始我們很緊張,害怕和沈博她們失去聯系……隻用了30分鐘就收到了沈博的信号,我們放心下來……”

“第13天,茂密的森林,樹冠遮天蔽日。路途對卡車來說非常難以行駛,我們按照地圖的指示找到了一條山谷中的裂縫,開始橫穿大森林……卡車在原始的山道間颠簸前行,左側是幾乎垂直的裸露岩壁,表面布滿風化的裂痕,偶爾有碎石被震落,沿着車窗邊緣滾進深不見底的山谷。右側斜坡上覆蓋着濕滑的苔藓和枯枝,某些路段需要完全貼着山體行駛,後視鏡裡隻能看見車輪與懸崖邊緣不足半米的距離……卡車在爬升時突然下陷,右前輪陷到泥沼中……行至峽谷轉彎的地方,橫倒的杉木完全封鎖了車道……我們發現樹根上有新鮮的動物爪印,疑似是野豬群留下的……我們捕到了一隻野豬,今晚的晚餐有着落了……重新發動卡車,儀表盤顯示油溫已經接近警戒線……我們不得不停下來修整…… 裡程表顯示當日僅推進了23公裡,底盤已經積了厚厚的一層黑泥……”

“第20天,漫長的下坡路。柴油節約了不少,但是對刹車盤的損耗很大。我們不得不經常停下,行進速度并沒有因為下坡而加快……整個地勢開始下降,氣候也變得潮濕……我被什麼蟲子咬了之後開始發高燒,然後開始嘔吐。我們不得不原地停留了兩天,等待我的狀況稍微恢複些……沈博主動呼叫了我們,我報告了我的情況。沈博遠程用她的醫療知識幫我診斷——其實更多的是安慰和鼓勵……”

“第24天,地勢又開始升高,植物開始減少。要不是有指南針和夜晚的星辰幫我們定位,我真以為我們又繞回去了……卡車在裸露的灰白色石灰岩山體之間前行,碎石在汽車擋闆外不斷彈跳。整段路途幾乎都是呈三十度角上翹的,路面布滿了風化形成的尖銳石塊。兩旁生長的冷杉的樹梢幾乎與車廂平齊……山體裡甚至還有不少溶洞,黑漆漆的有些吓人。隊員提議晚上可以在溶洞裡過夜,我想了想還是否決了,以防溶洞裡出現什麼不明的昆蟲——我真是被蟲子咬怕了……連續的彎道迫使車輛頻繁換檔……三隻野雞受到驚吓,猛地掠過擋風玻璃,司機猛打方向避開,車身劇烈傾斜……翻過垭口後,本就崎岖的路面被竹林叢完全阻塞,最粗的竹節直徑超過四十厘米……我們不得不關閉發動機,拿着砍刀和斧頭清理出勉強通過的車道……整段行程中,卡車始終在爬升,海拔表顯示每前進三四公裡,垂直高度就增加三百到四百米……我們和避難所失去了聯系,電台收不到任何信号……”

“第32天。終于行駛出了高原。從地圖上來看,距離目的地很近了……但還是無法與沈博取得聯系……距離應該不是問題,可能是遠方的天氣原因阻擋了信号……”

“第35天,又是山脈。但是沒有之前那麼險峻了,而且有了之前穿越山脈的經驗,我們并不慌張……根據沈博父親留下的勘探日志,我們應該在第24天就到達目的地了……當然,他那時使用的車輛比我們的好,車況也更好些……不知道目的地的遺址裡能不能找到戰前保存的汽車之類的……隐隐約約收到了避難所傳來的無線電信号,信号很不穩定,努力了七八個小時才接收了十幾個字節……沈博讓我們盡快搭一座信号塔……”

“第40天,我們到了!和勘探日志裡描述的一樣——大片的草原,源源不斷的淡水,肥沃的土地……我們就近砍伐了一些樹木,搭建起了信号塔……和沈博取得了聯系,我彙報了大緻的情況,她讓我們繼續勘探,收集更多的情報……”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