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和熹 > 第63章 寬和愛民

第63章 寬和愛民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不遠處,半截殘碑斜斜地陷入泥沼,上面斑駁的字迹依稀可見“禁漁”二字,乃是前朝所立。

如今,它早已被歲月與泥水吞沒,隻剩浮萍與鵝卵石覆蓋其上,宛若舊制沉眠,民意覺醒。

岸邊有老者拄杖走來,望着眼前的湖光水色,聲音喑啞卻莊嚴:“三十年了……這江水終于又肯養人了。”

遠處葦花如雪,水鳥穿林而翔,一輪初升朝陽躍出東天,輝映出數不清的笑臉和破舊卻熠熠生光的簸箕與釣線。

章德殿深處,玉案鋪着織金雲紋錦,冰鑒碧透如池,袅袅寒氣與秋末的暑氣餘熱在空中交割成薄霧。嶺南初進的荔枝,龍眼沉在碎冰裡,紅殼若珠、白肉似脂,霧珠凝于果皮,映得内殿燈影流光。太官與内監屏息侍立,誰也不敢發出絲毫聲響。

劉肇随意拾起一枚荔枝,指腹剛觸到冰珠,寒意便沿經脈沁入心口。他沉思片刻,眉心蹙成深川,低歎道:“嶺南馳傳八百裡,晝夜馬驿,一歲不過三旬之鮮。此物雖甘,然......”

話未盡,身旁袖香已至。鄧綏素衣廣袖,指尖輕輕按住他執果的手腕,聲音溫而鋒利:“然‘十裡一置,五裡一候,晝夜傳送’,所耗馬力、所費吏卒,皆自百姓膏血而出,我們不過佐口舌之歡。”

她眼中月色一般的清輝微閃,言辭卻如砺鋒之刃。劉肇眸光一亮,似被擊中了暗中共鳴的弦,忽地反握她柔荑,與之十指緊扣,笑聲低而欣悅:“綏兒懂朕心!”

他這聲“朕心”壓得滿殿俯首的宦臣都不由屏息,唯見帝後指節相扣,一冷一暖,天地霎時明朗幾分。

鄧綏收回手,回身撚墨,捧筆而至,笑意帶些調侃:“若陛下真憐南北道路之苦,不如即刻制止此風,休教地方官再以奢靡為貢。”

劉肇接筆如執劍,筆鋒蘸飽漆黑狼毫,落紙虎走龍蛇,字字铿锵:

“遠國珍羞,本以薦享宗廟;若勞衆而害民,豈合帝王本意?自今敕太官、郡國,無複受嶺外荔枝龍眼,比照金銀奇玩,一律禁獻,違者杖責。”

他頓筆思忖,又添一行: “若群臣敢以私饋亂制,盡依貪污律律辦。”

冷氣與墨香交織成奇異的甘寒。劉肇将诏書拂幹,親手遞給中常侍,沉聲吩咐:“立刻繕寫副本,飛檄嶺南諸郡。天子愛味,先問百姓可堪其勞。”

鄧綏靜立側旁,望着他袍袖在燈影下翻卷如雲,心中一陣暖潮暗生:自分政以來,她與他無數次論政背後,始終能把握同一把尺,既量山河,也量民心。

而冰鑒中的荔枝在燈火裡失了些許豔色,再無人敢動。那氤氲白霧仿佛在告訴世人:自此之後,萬裡奔波隻為邀寵的奢華,将随這一紙“禁獻”敕令,沉入史冊塵埃。

燈影如晝,紗帷輕曳,銅漏滴水聲細若晨露,清越分明地打在燭影與夜色交界之處。金絲楠木案上堆疊如山的奏章已展至第十三卷,劉肇卻毫無倦意,衣袍半褪至肘,燭光映在他眼底,竟像燃着兩點未息的火。

他指尖輕敲一份青州災情卷宗,唇角微勾,低低笑出聲來:“綏兒這招‘以案查田’,果真妙計。”他拈起朱筆一圈,“打着赈災的名頭,卻将隐田瞞畝一一翻出。這些年肥得流油的,是時候削一削了。”

他語氣不帶殺意,卻自有一股淩厲森然。卷宗上“張氏”、“盧氏”、“東阿劉家”等大族之名已被朱筆一一圈出,血紅的墨迹宛如斬斷舊制的利刃。

鄧綏站在他身後,身披月華色紗衣,未施脂粉,鬓邊卻别着一枝山茶銀簪,簪影搖曳如心緒微動。她未曾打斷,隻是在他笑意方落之時,将手中一冊薄簡輕輕推至禦案前。

“這是新制《均田法》的草案,尚未入箋,今日正好呈上。”她目光如水,“陛下既已體察民生艱難,知百姓之疾苦重于沙場開疆,妾身便鬥膽,再添一把火。”

劉肇一愣,旋即接過簡冊,翻閱片刻,目光漸趨深沉。紙頁上的“限地令”、“丈畝法”、“赈貸條格”字字清晰,綱目如劍,他甚至能想見,這一紙法令若行,便如旱地起雷,天下必震。

“戶籍對賬、田契複核,按畝均租……”他低聲誦讀,忽然擡眸看她,“此法一出,恐觸舊貴之權益。”

鄧綏靜靜望他,眉眼間無半點猶疑:“正因觸及他們内心,方顯改制之決心。太平盛世不止于邊塞無戰,更在田間無哀。”

劉肇握着簡冊的手緩緩收緊,忽地大笑,聲震殿頂:“好一個‘方顯改制之決心’!若天底下能有一半臣子似皇後,大漢早已鐵桶銅牆。”

外頭夜色如墨,忽然傳來遠處更鼓聲,九響沉穩,聲律分明。那是新制漏刻設定的時辰——“夜四更”。每一記鼓音,皆源自鄧綏推行的時法革新,如今已遍布洛陽南北、廟堂街肆。

劉肇起身,披袍走至檐下,望着城南燈火,忽而轉身望向案前女子,神色間是一個知音的歎服:“綏兒可知,朕今夜為何不眠?”

鄧綏步出殿中,月光灑在她淺青羅裳上,恍若星紗披身:“為田冊、為律令、為黎庶,也為這世道終有一日,能因你之手而大治。”

劉肇看着她,一時無言。他忽然伸手将她拉至身前,掌心貼在她指節尚存墨痕的手上,低聲道:“綏兒,若朕是這大漢江山的骨血,那你,便是它的魂。”

一陣清風卷起殿中卷簾,月光傾入,灑在案上的《均田法》草稿上,掀起最後一頁,恰巧落定在“共耕共養,以安天下”八字之上。

這一夜,章德殿燈未息,正史未成,卻已有一段治世佳話,悄然烙入漢家千秋。

殿外風起,銅鈴微響;月色漏過飛檐窺入朱窗,恰見帝後并肩而立的影子印在素壁。剛勁與柔韌交織,如同這一道诏令,在蒼茫歲月裡,刻下“憐民”二字的光痕。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